成品油价格市场化不妨开征燃油税
    2008-10-10    社评    来源:上海商报

  当前必须加快推进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体制的改革,而“抓手”则是尽快完成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以及推行以燃油税取代养路费的改革。

  上个月就有传闻,国庆后国内汽柴油要涨价。果然,10月7日凌晨起北京地区的汽、柴油标准零售基准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00元和290元。也就是说,北京地区的93号汽油零售价从每升6.20元提高到了6.37元。闻知这一消息后,其他地方的人们都在担心,国内汽柴油价格是否会普遍上调。根据经验,汽柴油的调价总是全国统一的。可是,这一次确实只是北京上浮,其他地方汽柴油暂无涨价之虞。
  北京地区汽柴油涨价事出有因。为保证奥运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北京从今年3月起实行汽车尾气排放欧Ⅳ标准,汽车油品也更换成欧Ⅳ标准,油品质量提高给石油公司增加了成本。可是,此前有计划,上海将在今年年底实行欧Ⅳ标准,那么未来上海地区的汽柴油是否也会涨价呢?
  今年5月国际油价最高曾经达到150美元一桶,现在已跌至90美元以下。中石化的最佳盈利区间在80-90美元附近,中石油的炼油盈亏平衡点大约是在每桶86-88美元之间。由此看来,目前中国炼油已不再亏本。根据当前国际成品油价格,大致已与这次北京成品油价格涨价前持平。因此,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与国际价格已经不再倒挂之时,它的涨价余地其实是很小的。
  不过,我们暂时把北京或者国内成品油应不应该涨价这个话题放一放,还是先看一看我们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作为当今全球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国2007年进口石油总量已达到1.968亿吨。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每年递增1000万吨左右且逐年加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若想维持原有的能源低价策略,效仿当年美国低能源价格政策,恐怕是难以为继的。
  从1998年起,中国开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当时定下两个目标:一是与国际油价接轨,二是保持油价稳定。可是,中国能源价格的市场化进程走得太慢太长。稳健的改革步伐当然比激进的“一步到位”要好,但在国际油价三四十美元之时,我们没有出手;当国际油价五六十美元之刻,我们期待回落再出手;在国际油价七八十美元之际,仍然犹豫不敢出手。贻误了许多好时机。
  在上一轮国际油价飙升之时,中国原油价格已与国际接轨。如今国际油价从150美元跌至90美元,这个时机对于我国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国际接轨是再好不过了。目前国内外成品油价格基本持平,今后国内的高能源价格,完全符合我国的持续发展战略和需要。所以,我们再也不能错过这个时机了。
  至于北京汽柴油涨价,恐怕不完全是成本的问题。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太多,大大影响大气环境,以宏观的价格手段来调节、限制,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应该说是完全合理的。不过,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并不是强制提高油品的环保等级,而是尽快推行以开征燃油税取代过去养路费的改革。
  我们说,目前中国成品油价与国际持平,而实际上与境外(譬如香港)成品油价大约相差有9元左右,因为境外基本上是含燃油税的。因此,港澳汽车都来内地加油,国外飞机、轮船来中国加油,事实上的成品油价格倒挂仍然存在。
  开征燃油税取代养路费的“费改税”改革的好处已经说得太多了,有关方面总是说,推出燃油税也需一个好的时机。说到底,无非也就是担心增加许多用车比较多的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额外负担,因此要在国际原油价格比较低的时候推出。事实上,目前不能说不是一个好时机,再要希望原油回到30美元、乃至20美元以下,可能性怕是微乎其微。
  中国的能源体制存在太多的扭曲,它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建设一个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的诉求。再不改革,更待何时!

  相关稿件
· 成品油调价欠老百姓一本成本账 2008-10-09
· 北京成品油价上涨为何让人看不懂 2008-10-08
· 成品油涨价须兼顾市场和民意 2008-10-08
· 中石化巨亏考验成品油定价机制 2008-09-18
· 北京成品油涨价为何让人看不懂 200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