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中石化中报显示,公司的炼油板块大幅亏损470亿元,在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受到成品油价格管制的炼油板块出现亏损在预料之中,问题是在国内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已市场化的情况下,成品油价格为什么不能进一步理顺呢?放开成品油价格后会对国内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政策,大都是在保证国内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以节能和环保为主要目标。在监管政策上是市场化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世界上没有完全市场化的能源政策,因为完全的市场化也会出现诸多弊端。美国上世纪90年代对石油市场采取的“让市场起作用”的做法,导致了炼油产能发展的极大滞后,为今天的高油价埋下了伏笔。能源价格管制的弊端在历史上的美国已有定论,而今天的中国仍在重演历史:加油站排队加油的汽车排起了长龙,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限价时的表现毫无二致,而且排队加油的车还有部分是来自周边地区和国家,外轮在国内顺道加油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价格信号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在发达国家纷纷缩减SUV(运动型多功能车)消费的同时,中国人却在大量消费,不仅拉高了对石油的需求,还进一步污染了环境。既然SUV车主不在乎油价的高低,国家为什么还要补贴,能源政策是要促进节能和环保,还是要补贴耗能和污染? 答案不言自明,只不过是出于对CPI、对经济增长、对普通消费者价格承受力的顾虑。这不禁令人想起我国“入世”前专家、舆论铺天盖地“狼来了”的呼声,结果却是伴随“入世”而来的中国经济的强劲表现。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还有很多,稳妥是必要的,但过于保守也会带来很高的机会成本。 从统计数据上看,2003年以来我国已连续17次调整成品油价格,两次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2003年以来的17次成品油价格调整中,有14次是上调,上调后的次月国内通胀率有9次是趋于下降的。对于最近一次成品油价格调高18%对国内CPI的影响,国内外机构的预测大多在0.5%左右,从7月份的CPI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影响并不大,可见一定程度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对国内CPI并没有大不了的影响。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距前期高点已有大幅回落,国内物价指数也趋于下降。实际上,对改革时机的把握就像买股票一样,你无法确切知道何时是最佳时机,只要理论上可行,过程和结果基本可控,早改革比晚改革要主动得多。我国财政收入近年来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逾三成,完全有能力以财政政策作为油价放开的缓冲器,对于油价放开后可能受冲击较大的农业等部门加强财政补贴力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我国汇率改革的经验,重在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找到市场化与管制的平衡点,一举突破价改难题。 中国粗放的、对环境带来极大压力的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无法持续,而体现环境不可再生性等诸多外部成本的市场化的能源价格,是节能和环保的巨大动力,可以对“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完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并可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大气污染而对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