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定价改革机不可失
    2008-08-06    周城雄    来源:新京报

  国际油价4日大幅下挫,纽约、伦敦两地油价近三个月来首次双双跌破每桶120美元。

  近几年来的高油价不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更对中国能源体制和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一直在20美元上下徘徊的时期,我们错失了能源体制改革的良机。如果国际油价继续向下,能够出现一个相对较低的油价周期,我们就应当抓住机遇,改变目前国内能源价格制定方面的被动局面。
  首先,逐步理顺能源市场价格机制。目前,我国能源市场价格被动的最根本原因是:能源终端产品价格的政府管制和能源初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终端能源价格市场化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建立初级能源产品自然增值收益的分配机制。如果没有这样一个机制,那么能源体制的市场化将扩大社会分配差距,形成能源产业各环节共同挤压终端用户和消费者的局面。因此,将初级能源产品的自然增值收益转移到社会生产的其他环节,是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前提。
  其次,改革国内能源政策。我国在极短的时期内由能源净出口国转变为能源净进口国,能源政策还没有完全适应这样的转变,处于较为混乱的状况当中。例如我们这几年还在鼓励煤炭出口,今年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油荒的情况,成品油出口量甚至大幅上升。此外,各地政府的各自为政,也导致国家能源政策难以落实。在国家一再强调节能减排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却不断出台政策,限制电动车和小排量汽车上路行驶。在新兴柴油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已经优于汽油车的情况下,各地仍然纷纷限制柴油车的发展。由于油价不断上涨,燃油附加税改革方案的出台一拖再拖,也对于降低燃油消费十分不利。因此,在油价下降的周期中,管理层应当抓住机遇,完善各类能源消费政策,促进节能减排和替代能源的发展。
  第三,加强能源金融市场建设,增强能源市场话语权。目前,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已经越来越无法分割。跨国能源巨头BP7月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08》显示,全球的石油期货交易金额高达800亿-1100亿美元,是实际石油贸易额的8-10倍。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报道,目前进入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资金约有2600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而我国的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是一个长期割裂的市场,搞金融的不关心能源,搞能源不能涉及金融,导致我国企业面对国际能源金融市场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将巨额资金拱手送予国际投机市场。截至今年4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增至1.76万亿美元,可以说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金融实力参与国际能源金融市场,并可以通过期货市场锁定收益,降低油价波动对于中国能源市场的影响。
  总之,国际油价的下降无论将持续多长时间,中国都应当进行能源改革,并且适时的抓住机遇,既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平稳运行,又加快改革的步伐。

  相关稿件
· 节能减排:小排量和新能源车 一个也不能少 2008-08-06
· 中国谋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动权 2008-08-05
· 用公开透明节制能源公耗 2008-08-04
· 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成为外商投资山东热点 2008-08-01
· 英国最大能源公司英国天然气公司大幅提价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