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多哈回合2008年谈判于今天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此次谈判将力争在农业补贴及农产品和工业品市场准入等未决问题上达成妥协。
多哈回合是WTO的首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发起于2001年11月,经历了6年的风雨沧桑和艰难跋涉,由于各方利益的冲突和矛盾,于2006年7月27日最终宣布全面中止。2007年1月,经过多方努力,谈判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笼罩下再次恢复,然而当年10月的日内瓦会议还是在一片责难和唏嘘声中结束。原定于5月19日举行的谈判又被推迟到7月21日,即将揭晓的结果如何,存在众多的不确定,虽然有欧盟等多国的努力周旋,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此次谈判事关多哈回合的前途命运,一旦无果而终,以后将是更大的未知数。美国和欧盟的领导人更替在即,如果进入新一届政府阶段,前期的谈判和协议将被重新审视,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同时,在全球性通胀和世界经济放缓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抬头之势的背景下,多边贸易自由化和市场的开放会给各国带来重大利好,推动全球贸易和合作,有助于各国经济走出阴霾,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和良性预期。 然而,问题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多边贸易协定给予各国经济的效应是不对称的,少数国家利益的可能受损将阻碍协议的达成,也即经济学中所谓的局部理性导致全局非理性。实际上,由于农产品具有商品、政治和投机等三重属性,以及农业补贴的“囚徒困境”的存在,决定了谈判将十分艰难。由此,笔者认为,此次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 农业谈判迟迟未决是多哈回合无果的重要原因,从博弈论角度来说,农业补贴是一个“囚徒困境”,各国都难以放弃补贴而达成一致。“囚徒困境”博弈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说的是两个同伙囚犯被抓,但警方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将其治罪,只有采用引诱其招供的策略,规定如果一方招供,则可以减刑处理,判处1年徒刑;而如果自己不招供但另一方招供,则加刑至6年;如果双方都招供,则各判刑3年;但如果双方都拒不招供,则只能以无罪释放。这样的规则下,对于囚徒双方来说,相互合作且拒不招供是最好的结果;但由于各方都担忧另一方会选择招供,所以均衡的结果必然是双方都主动招供而获得3年徒刑,因为从任何一方的个体角度分析,招供都是其占优策略。 对于多哈回合谈判中进行农业补贴的发达国家来说,补贴同样是一个“囚徒困境”。由于农业补贴的方式多样,很难监控和阻止,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由于担忧一旦自己取消补贴但他国并不履行,则自身损失更多,故而都不愿意就补贴取消达成一致。这种“囚徒困境”的存在是多哈回合一直难以形成决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此次多哈回合谈判无果而终和再次搁浅的可能性极大,特别是预计在农业等实质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但在无关紧要的议题上倒可能形成一定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