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千年记忆中的石油
    2010-04-19    作者:开宇    来源:经济参考报

   《石油记忆》
 
    白智勇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


  谁言燕赵不过是慷慨之士的故土,只产铁血不生典雅?谁言石油俨然莽原,虽生黑金难免文化沙漠?手中这本淡黄色的扉页、古雅的装帧,仿佛翻开了一部中国石油人写就的石油史。
  作者从清同治11年编译的、有关油矿开采的《金石识别》写起,至1999年北京石油集团编辑的《北京石油商业资料》止,洋洋86篇读书心得,滥觞于作者数十年收藏的257部涉及石油与天然气的古籍与文献,在向我们传递着千年来的中国人与石油的亲密接触。同时,更向我们倾诉了一个有着30年石油生涯的职业石油人的情愫。
  作者智勇先生是出自燕赵的石油一员,虽工作繁忙,但不忘拨冗问古,把自己融入厚重的石油历史之中。30载春夏秋冬,始终围绕石油的历史和现实,研读治学,由此捧出了这部用他一个个黑夜换来的《石油记忆》。
  《石油记忆》的勒口上,有作者10年前在《太阳岛》周刊发表的一段话:“每一个石油人的血液里,都流淌着对于石油的记忆,那是我们的遗传基因,那里面有我们特殊的禀赋、风格和品质。”可见,作者要通过此书,让社会上看到和读懂石油人的遗传基因,和那特有的禀赋。
  《石油记忆》给了我们与石油千年的零距离对话平台,为石油知识库存中增添了诸多符号。从此,《梦溪笔谈》不再是我们对石油的唯一记忆。其中,130年前由曾国藩、李鸿章设立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编译的《金石识别》,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地把西方地质学基本知识介绍到国内,堪称中国地质学启蒙教材,让国人第一次明晓了石油和石油制品的科学概念。关于此书,鲁迅曾在上面用毛笔眉批、校注、标点多达2万余处,可见该书在中国现代地质学之地位。智勇先生将此书心得放置头篇,既有年代之由,亦有分量之重。如果说《金石识别》是西人对矿产的理性诠释的话,而千年之前诞生的《博物志》则是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而为常人鲜知。书中称“临邛火井一所,从广五尺,深二三丈……”记载了三国时成都平原天然气的开采,此记载远《梦溪笔谈》数百年之久。
  在书中,智勇先生凭借多年孜孜以求、钩稽搜觅而来的石油藏书,对中国石油史上具有一定地位的书籍进行介绍和评述,仿佛将人带到一个著作版的中国石油史中。其中,既有世界上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光绪番禺爱庐刻本《梦溪笔谈》,有中国第一本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记载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延长油矿沿革史》、我国地质界首次出版的工作成果《地质汇报》、郭沫若以“易砍人”这个学术界鲜为人知的笔名翻译的《煤油》和《石炭王》、中国学者撰写的最早石油专著《石油》,珍贵的70年前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的手写《统计月报》台账,又有新中国建国时出版的《黑色的金子——石油》、石油诗人李季的《石油诗》,还有包括长篇小说《创业》在内的1974至1978年间公开出版的石油图书。正如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王福成副总经理在序中所言:“希望通过此书,唤起更多人对石油的了解,对我国石油安全的重视,树立起资源节约意识,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稿件
· [书评]用西方思想源能解释“中国新政”吗 2010-03-29
· [书评]博客亦或微博用户将决定市场 2010-03-22
· [书评]熊彼特:一个陌生的熟人 2010-03-01
· [书评]坚定,让露丝创造了芭比传奇 2010-02-22
· [书评]赛斯•高汀:以"想法"为一技之长 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