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网民时代
    2009-01-19    作者:李舒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媒体,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巨大影响力

  1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2.98亿。
  这意味着,目前中国互联网网民的约数已达3亿人,不仅是网民第一大国,而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以22.6%的比例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网民从100万发展到1亿,用了七年半;从1亿到发展到2亿,用了两年半;从2亿增加到3亿,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目前,跃居世界第一的还有我国宽带网民数和国家域名注册量。
  也许这些枯燥的数字不能够给大家直观的感受,但在2008年,互联网对民众的影响力之大,远远超出我们在一年前的想象。
  从百年不遇的雪灾到汶川特大地震,从奥运会的欢呼到金融危机的狂潮,中国网民表现出一贯强烈的社会关切,2008年的互联网与中国一起,在跌宕起伏和大喜大悲中逐渐成熟起来。
  已很难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以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有一点是肯定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已成为当今中国的主流媒体,发挥着实实在在的巨大影响力。
  为了在第一线感受网络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力,《瞭望》新闻周刊组织了互联网媒体调研小分队,这已是本刊第三次组织这样的调研小分队了。多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站在3亿网民这个大背景下,各个互联网“主流媒体”如何顺应时代的潮流,表现出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如何更加“内外兼修”,值得更深的观察与期待。

互联网显现“第一影响力”

  2008年,称得上是互联网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的标志性年份。
  这一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一没有互联网的参与,网络媒体的“第一影响力”极为鲜明地凸显出来,成为最具速度和力量的媒体。
  从2008年年初雪灾里并不浩大却广泛传递爱心的行动,到反CNN一声怒吼,延绵成全球华人向世界展示力量的庄严之歌;从牵动全中国同胞心灵的汶川大地震,到奥运会金灿灿的荣誉;从金融危机的蔓延到医改农改的网络焦点,甚至“华南虎”照的重重疑云及一脸狡黠的周正龙,都已经深深地停留在网友记忆中。
  在人民网总裁何加正看来,“正是因为出现了一系列全国性的轰动事件,让互联网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网络媒体的力量,形成全国关注的热点,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使得2008年为互联网的转折之年!”
  2008年发生的“红心中国”和“抵制家乐福”事件,在QQ群、MSN红心和BBS论坛持续传播,并引发大规模的网友实际行动,与传统媒体形成互动,最终形成社会热点。另一件影响巨大的事件是汶川大地震后,网友自发组织志愿者前往灾区救援,自发募捐,帮助灾区销售农产品等活动,越来越显示出网络强大的号召力。
  2008年同样被称为中国官员的“触网之年”,互联网以其便利性和互动性,正日益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民意通道。从中央到地方,许多官员尝试“在线办公”。
  4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在珠岛宾馆与26位网友“会面拍砖”,开展座谈收集意见。6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约见部分网民,并通过网络向网民征集解决事关江西发展全局的各种重大问题的“民间智慧”。
  一个被众多网民视为网络成为主流媒体的标志性事件是:2008年6月20日上午,胡锦涛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强国论坛一度被挤得水泄不通,很难打开。网友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向总书记提出了大量的问题,胡锦涛被网友们亲切地冠以“中国第一号网民”的称号。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7.1%的公众认为互联网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官方了解民生、体察民意的重要途径”,61.7%的公众认为政府重视与民众的沟通与交往,总书记与网民的网上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积极实践”。
  承担着网络舆情国家研究课题的IRI负责人李艳说,网民的力量从最初的懵懂已经蜕变为今日的敢于针砭时弊、理性议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在社会各种问题和灾难出现的时候,总会听到网民们发出的声音。同时,网络也在深入推进政府职能、政府体制、运行机制以及行政决策科学化等方面的改变。


123
  相关稿件
·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首超全球水平 2009-01-16
· 互联网走近价值应用新时代 2009-01-16
· Clearwire:向用户推出4G移动互联网服务 2009-01-16
·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首超全球平均 2009-01-15
· 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 越来越实用 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