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果断出手,推出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大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此举赢得国内外舆论一片赞扬。在一些西方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外贸形势略显吃紧的背景下,这一旨在扩大国内市场的举措,给焦急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由于今年美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陷入金融危机,我国出口受到波及。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9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出口10740亿美元,增长2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8%,比去年同期增速减少8.1个百分点。出口值虽创新高,但增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就成为了促进增长的一个关键。 解读推动内需的十大措施,可以发现两大特点。一是关心民生福利,通过改善居民生活提升消费能力。保障性安居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西部校舍改造、加快灾后重建、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措施,都涉及百姓最关心、最切身的利益。其中,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体,更是政策聚焦所在。 老百姓之所以不敢花钱,一部分原因在于社会保障体系落后。政府加强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投入,不仅解除了百姓花钱时的后顾之忧,更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二是着眼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等措施,都旨在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帮助遭遇“寒流”的中国企业过冬,不仅事关短期的经济增长,更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的定位。 从这个角度看,十项措施是在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其中也透露出我国经济政策制定意向的可喜转变——不仅救金融危机的眼下之急,更要为中国经济未来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不可能不受世界影响。要应对好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还看中国经济有没有能力迅速强壮自己的“软肋”。因此,用好这4万亿元的“大单”,使其超越实体的钢筋水泥,着力打造支撑中国经济持久增长的制度基础,更值得人们关注。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世界,中国怎么办?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市场,让中国百姓得益,更多地享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中国应对这场危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