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在地震对四川当地经济带来极大影响的同时,国内众多经济学家认为,全国的经济状况并不会受到很大影响,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仍将会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分析师祁京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地震灾难对宏观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受灾地区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投资和消费等占全国的比重都比较小,同时国内经济结构和供给基本平衡,再加上灾后重建会刺激一部分投资增长等因素,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四川省GDP占全国的4.2%;包括成都市(都江堰市和彭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自治州等在内的主要受灾地区,其GDP占全国的比例仅为0.7%;震情最严重的汶川县、都江堰市、绵竹市、北川县、什邡市等11个县(市)
合计的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的0.17%,且重灾区没有大型矿产资源,对整个工业产出影响较小,对全国GDP影响也较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昨天也表示,今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保持了比较好的状态,包括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外贸顺差过大等情况都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信贷、货币投放过多的情况也在改善,“我认为,这些积极的变化不会因为汶川地震而发生重大改变。” 另一方面,祁京梅也指出,由于大量房屋倒坍、道路损毁,灾后重建的需求可能会推高当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拉动GDP的增长。 目前,中央财政已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国开行也将向成都提供260亿元灾后重建专项贷款。 “灾后重建更多影响的还是当地的投资和经济增长,与全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问题并不矛盾。”祁京梅表示,灾后重建需要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方面给出差别化的待遇,首先恢复最基本的产业和基础设施,在投资规模以及信贷的控制力度可能会和其他地方有所不同。 目前央行已对受灾地区金融机构增加再贷款额度95亿元,还暂缓上调重灾区部分地市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加强了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确保支付结算、国库经理系统和现金发行三大系统畅通。下一步仍将加大对灾后重建的金融支持,配合财政政策增加对三农、环境保护、中小企业、服务业等方面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