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寿借投连险造“声势” 平安被银保拖“后腿”
    2008-05-22    作者:黄蕾    来源:上海证券报

    [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国内三只保险股4月保费成绩单日前陆续出炉,三巨头再次描绘了一幅“脚步不一”的增幅画面。纵然“不一”背后原因诸多,却难掩车险结构、银保占比左右产、寿险保费收入走势的主因。
  备受关注的寿险方面,去年底凸现的“银行渠道为王”迹象延续至今年4月。上月首推投连险的中国人寿,4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5.7%,爆炸式的增长表现将其主要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恰而相反,平安人寿4月保费增速下滑至16.9%,却是受银保所拖累,坚守个人渠道为主的营销战略看似与市场“背道而驰”。

寿险:银保左右增速排名

  在银保产品热卖的当下,寿险公司的当月排名自然也要看其“脸色”。
  三大寿险巨头4月份成绩单显示,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4月份单月保费收入分别为258亿元、74亿元、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16.92%、50.2%。与前3个月相比,中国人寿保费增速加快,平安寿险和太保寿险增速放缓。
  对于寿险三巨头不同的保费增速走势,紧跟出炉的券商报告清一色给出了“银保业务占比有轻重”的原因分析。2008年寿险行业被视为名副其实的银行渠道为王的时代,各公司的业务增长绝大部分来自于银保销售。
  在此背景下,识时务的中国人寿选择了逢迎而上。国泰君安的报告称,“随着‘两全’产品集中到期给付压力的大大缓解,加上银保产品的热销,中国人寿保费增速大幅上升。4 月其首款投连险的面世,将保费增速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平安证券保险研究员童成墩认为,中国人寿希望控制市场份额下降速度,保持相对竞争优势,而在现有市场环境下,只要顺应市场趋势,这个目标很快就能达成。
  2007年以来一直将银保保费收入保持高比率的太保寿险,今年以来的增速也不容小觑。2008 年,其保费增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1至4 月累计保费278 亿元,同比增长66%,4 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速达50.2%。
  相较于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平安寿险4月保费16.9%的同比增速明显低于同行,不尽如人意。有部分投资者担心,平安再融资案引发中小投资者非议较多,会不会给寿险业务的开拓带来阻力,导致代理人产能下降从而引发4月份的增速下降。
  东方证券保险研究员王小罡认为,以上担忧不无道理,但实际上是过虑了。“平安4月份保费增速显著低于同行的主因在于银保业务。平安的银保业务比例仅10%左右,而国寿和太保约占40%。4月份平安银保业务增速不到50%,而其他公司高达100%或者150%以上。由此可知,4月份平安银保业务为公司贡献不到5个百分点的增速,而其他公司银保业务为公司可以贡献40-60个百分点的增速。”

产险:巨灾有望刺激投保率

  相比寿险业保费增速的各异,产险保费收入表现相对一致,增速比一季度均略有放缓。
  国内产险三巨头中国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今年1至4月份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9.42%、19.19%、28.94%,4月份单月保费收入分别为95.9亿元、26.6亿元、2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27%、17.16%、-2.29%,增速较前3个月略有下滑。
  在三巨头中,平安产险的保费收入增速似乎“差强人意”。其4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29%,比上月下降41.04个百分点。“看表面数据,平安产险4月份遇到了很大阻力,但是,实际原因只是由于2007年4月份基数特别高。加上平安产险一季度43%的高增速来源于拿下了一些企财险和重大工程险方面的大单,至于4月份产险保费收入,没有大单支持,又面临较高基数,出现同比下降,也完全可以理解。”王小罡认为。
  中投证券保险研究员许守德进一步分析说,4月份平安产险保费没能延续1季度的涨势,并非业务增长受阻,而是由“楼按险”在新旧会计准则下统计口径不同而导致。新会计准则下,“楼按险”的核算方法由原先的分年计提改成一次性计提,平安产险曾将旧会计准则下剩余的“楼按险”保费集中在2007年4月份计提,由此导致当月产险保费严重虚高。假设2007年4月平安产险保费按当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则该月产险实际保费应为15.77亿元,据此调整后,今年4月平安产险保费同比增长率应为49.9%,仍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多数分析师认为,影响2008年产险业保费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交强险费率下调导致收入下滑,但是非车险增速加快;中介及代理人保费收入增速较快;巨灾提高社会自主保险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雪灾和地震虽然增加了保险公司的赔付压力,但有望提高全民的保险意识,促进投保率的长期性提升,尤其是对非车险投保意识的提升,承保环境长期向好。多数分析师就此预计,较低的赔付率增加盈利空间,或成为产险新的利润增长点,产险保费未来3年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产险行业正面临产品结构单一、价格竞争激烈的挑战。交强险实施了浮动费率、并上调了责任限额和下调了费率,商业三责险费率也随之调整,赔付率难以继续下降,综合成本率将持续上升。在此背景下,产险公司优化业务结构,提高非车险占比迫在眉睫。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