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研究震灾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8-05-19    作者:吴建环    来源:中国证券报

    [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目前,汶川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尚难以准确估计。在这场突发的巨大灾害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研究这场地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未雨绸缪,及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将震灾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我们认为,这次地震灾害对经济的影响的研究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影响

  除了造成人员和经济损失外,重大自然灾害都会对社会公众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若处置不当,这种冲击对社会稳定和后续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自然灾害本身。因此,要重视分析这次震灾对社会公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
  一是政府及时客观公布最新灾情和救灾的具体进展,使恐惧、小道消息和谣言无立足之地,同时也有利于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我国政府在救灾效率和透明度方面的长足进展,进而提高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国际声誉;
  二是注重客观报道在灾难面前奉献爱心甚至生命的真人真事,报道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同胞对四川受灾群众的无疆大爱,弘扬社会正气,增强民族凝集力,有利于灾后重建和经济稳定发展。
  三是应研究公众目前关注的相关问题,重点研究震灾可能会引起公众的预期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并合理引导公众的心理预期。例如,这次震灾可能会加剧民众对粮食和生猪紧张的预期;受灾地区住房按揭贷款和受灾企业的贷款无法按期偿还,等等。相关部门及时客观地分析这方面的情况,研究采取有效解决办法,并公之于众是十分必要的。

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这次震灾影响的区域没有上次雪灾那么大,但是这次震灾的破坏程度十分严重。据温家宝总理5月15日讲话,汶川地震重灾区的范围已经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因此,有必要分析其对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和短期影响。
  长期看,这次震灾对我国经济总体发展趋势不会产生显著影响。虽然这次震灾给受灾地区经济,尤其是四川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初步估计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暂时的。四川省的出口在全国出口中的比重约为0.6%,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3.7%,GDP占全国4.2%左右。从近年来特大自然灾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看,1998年特大洪水发生后的二季度以及2003年SARS集中爆发的二季度,经济活动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但是灾难过后投资和经济增速都出现了明显回升。因此,预计这次地震会给二季度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短期的,三、四季度经济将恢复正常的增长,一些领域如投资,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
  短期来看,这次震灾可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冲击,尤其对目前抑制通货膨胀的宏观调控会带来挑战。首先,震灾对猪肉和粮食的影响值得关注。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和产粮大省。其生猪产量占全国的11.6%,农业及大米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1%及7.3%。虽然震中地区不是生猪和粮食的主产区,但是这次地震造成农房和道路倒塌、受损,对农民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其对生猪养殖、粮食生产以及相关商品运输的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同时,目前灾区需要大量的粮食和食品,短期内可能会对粮食、食品价格造成拉升压力。其次,灾区对医药、帐篷、衣着类消费品的需求巨大,加上震灾对粮食和食品价格的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压力会加大。
  生命救援结束后即将启动灾后重建,预计投资规模比上次的雪灾后重建规模大。估计管理层会像处理上次的雪灾一样,适度扩大信贷额度以支持灾后重建。因此,今年银行信贷规模总额扩大的概率增大。今年前4个月的新增贷款总额已达17943亿元,达到了年初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不超过3.6万亿目标的近50%,市场的货币投放量还在快速增长。2008年4月末,M2余额为42.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94%,增幅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0.65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此次灾后重建导致信贷规模的扩大无疑对控制通货膨胀会造成更大挑战。
  此外,灾后重建对建材和钢铁、水泥等的需求将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5月9日公布的数据,我国4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已达8.1%,创下了2004年10月以来的近三年新高。本次灾后大规模的重建无疑对PPI会产生拉升的影响。因此,短期内PPI升幅扩大的可能性上升,并通过传导效应加大了CPI后续上涨的压力。

妥善应对灾害对物价冲击

  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这次震灾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尤其要研究对物价的影响,以增强应对措施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将这次地震的经济“余震”降至最小。
  分析今年1-4月份我国CPI各构成要素变化的幅度可以看出,影响我国物价走势的主要因素是粮食价格和PPI向CPI的传导效应。因此,结合上述震灾可能对物价产生的冲击,我们可以通过盯住“稳定粮价”和“控制PPI向CPI的传导”这两个“中介目标”,缓解震灾对物价的冲击,最终实现经济稳定较快发展的“最终目标”。
  具体地说,我们要积极大力支持灾后重建,迅速恢复当地农业生产,重点要改善受灾农村地区的民生,为粮食生产和生猪养殖创造有利条件,并抓好即将到来的夏粮收割和收购工作;继续加大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的投入,切实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提前安排好灾后重建所需物资的生产,通过增加有效供给稳定物价;密切关注PPI的变动,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必要时可以暂时加大对国内原料、燃料、动力等上游产品的价格管制力度,切断PPI向CPI的传导途径,防止PPI向CPI传导从而引起全面通胀。
  另外,我们的管理层还可以通过继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手段严控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并加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力度,防止物价上涨过快。只要高度重视研究震灾对我国经济的相关影响,及时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我们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降低这次震灾的负面影响并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认为,这次汶川地震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应重点从对社会公众心理影响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入手。在对社会公众心理方面应尽快采取相应对策,消除其负面影响。而在我国宏观经济方面,虽然从长期看,震灾对总体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不显著,但我们应认真分析其短期内对我国物价走势的影响,以增强应对措施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将这次地震的经济“余震”降至最小。

  相关稿件
· 如何通过保险减少地震损失 2008-05-19
· 四川省地震灾区出现了18处堰塞“悬湖” 2008-05-19
· 国家粮食局:目前地震灾区粮油库存充裕 2008-05-19
· 中国地质调查局:汶川地震原因已有初步结论 2008-05-19
· 国务院应急办提供了汶川地震最新伤亡数据 2008-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