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5-14 作者:周明 来源:中国证券报 |
|
|
5月14日,一名学生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园活动现场捐款。当日,一场以“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同舟共济
共渡难关”为主题、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许多同学以捐款、报名献血、折千纸鹤、编爱心结、在条幅上签名等形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爱心和祝福。
新华社记者 汪明丽 摄
在抗震救灾是当前第一要务的大背景下,防止CPI出现“普涨”关系到经济的平稳运行的意义更显突出。而流动性管理、维护物价稳定、稳定人民币升值趋势等多重调控目标已对货币政策形成一定牵制,因此,抗震救灾、稳定物价的重心应主要落在财政政策身上。
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复杂形势下,财政政策应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支出,加快救灾和灾后恢复,将地震灾害的损失降低到最小;另一方面在保持财力的前提下,对部分区域或行业实行适当的税收减免,为维持物价和经济稳定埋单,这样才能把货币政策的手腾出来,有效控制过剩流动性等总量问题。
首先,抗震救灾是当前财政政策最需发力的领域。在奔赴受灾现场的途中,温家宝总理就指出,要全力做好被困群众和受伤群众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全力组织恢复受损的基础设施,特别要抓紧通水、通电、通路,保证通信畅通,保证重要基础设施和水库大坝、铁路、涵洞安全,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只有迅速调拨财力、保障物资供应和人员调配才能完成温总理的要求,而财政部也迅速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截至5月14日,中央财政已累计向地震灾区拨付救灾资金11.1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抗震救灾的深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出还将会大幅度增加。受灾地区群众的安置需要食物、生活用品,伤员的救治需要医疗器械、药品等;疏通和修理当地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工程施工;防止灾害带来疫情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救灾过程中,必须大力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财政支出,及时制定和部署灾后重建的一些税收优惠等。
其次,防止物价上涨,特别是在防止价格上涨趋势由食品向非食品的传导中,财政政策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有券商报告指出,汶川地震将对物价产生一定影响。四川的资源类产品和生猪生产在全国的比重很大,如四川向外输出的猪肉约占全国消费的4%,地震短期内可能导致调出猪肉减少,物价水平可能会因部分商品供给的减少而抬头。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考虑在受灾地区实行区域税收优惠,这样,既可以鼓励当地企业生产自救,又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达到抑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从物价的整体趋势看,据测算,4月份CPI环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不涨反跌,而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约0.2%。这条价格上涨由食品向非食品传导的“链条”值得关注。如果说,当前对物价的行政管制措施确实能够稳定预期的话,那么,前提条件就是要使物价上涨的成本由政府来承担。此前对中石化、中石油的财政补贴即是政府承担价格上涨压力的佐证,下一步,如果物价上涨源扩散,那么,除了增加对粮食等生产领域的补贴以外,对部分行业实施税收优惠或许将成为政策选择之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