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05年6月发动的本轮牛市行情,导火线是人民币升值。推高股指不断走高的仍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场外的巨大入市资金。现在回过头来看,资金是如何推动大盘指数的上升。
股指上升过程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比较大型的震荡,均出现在今年,分别是“1月31日”、“2月27日”和“4月19日”。三次震荡出现的背景是这样的,“1.31”与“4.19”有些相似之处。“1.31”震荡是在国内外著名学者联袂发布“泡沫论”的观点下触发的,而之前股市初现牛市过热迹象,违规资金大量入市、无知基民疯抢基金,管理层以暂停发行新基金来表明对股市的态度,从而引发了市场的首次恐慌。“4.19”大震荡之前,管理层频频加大监管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资金,同时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央行加息脚步渐行渐近,使得市场获利筹码出现了套现冲动,引发了新的震荡。在“2.27”震荡出现之前,市场没有任何利空传闻,也没有任何下跌迹象,引发震荡的元凶据说与日元套息交易有关,其导致的全球资金大流动波及了A股市场。
虽然诱发的因素不同,但三次震荡有一个共同点,即市场获利盘极为丰厚,市场均处于当时的最高点附近。当传闻触发下跌之后,由于股指处于当时的高位区,获利平仓盘有充足的动机助推股指暴跌,利空消息只是导火索而已。
从三次震荡来看,空头的杀伤力和多头的反击力度各不相同。“1.31”震荡的持续杀伤力最强,上证指数在短短几天跌去了400余点,而个股跌幅在20%以上的比比皆是;“2.27”震荡的单日杀伤力度最大,上证指数跌幅接近9%,绝大多数股票跌停,被称为小型股灾,甚至还被列为全球股灾的元凶;“4.19”震荡的杀伤力最小,是三次震荡中惟一在暴跌当日遭到多头猛烈反击的,长阴K线上还留下了不短的下影线,而前两次震荡都是收出了实体长阴线,几乎没有下影线,多头完全放弃了抵抗。
从反击强度看,“4.19”的多头反击力度最强,第二个交易日便几乎收复失地,且依然保持了较大成交量;“2.27”震荡的多头反击力度稍逊,第二交易日的反弹只收复了一半失地,而且成交量明显萎缩,多头历时14个交易日才完全吞掉空头留下的长阴线;“1.31”震荡的多头反击力度则最弱,第二个交易日的反弹幅度相当小,几乎无法攻入空头腹地,成交量也是大降。
从23日的走势看,多头已进入兴奋期,震荡当日多头便开始反击,第二交易日便重新控制主动,第三个交易日股指大升。从这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市场多头的气势随着指数的上涨而高涨,越来越不惧怕空头的抛盘,而这也是股指上涨进入中后期的一种迹象。多头已进入疯狂期已不远了,虽然市场还未进入加速期,但是市场气氛已经为加速做好了准备。
这就是目前的市场所处的阶段,短期市场重新被多方掌握,但空方发动全面反攻的日子已为期不远。
除了指数,成交量也让市场吃惊不已。据统计,“4.19”暴跌当日沪深两市成交分别为1895亿和1064亿元,而上周上海市场周成交8404亿元,深圳市场成交4727亿元,这些数据均创下了日成交和周成交的历史记录,以目前上海和深圳市场的流通市值30359亿元和15623亿元来计算,市场周换手率高达27.68%和30.25%,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高换手记录,而究竟是谁在万点之上杀进杀出呢?
种种迹象表明,在高换手率的背后,一种是新老资金大换班,很多老股民由于两年大牛市获利丰厚,纷纷选择了股票换钞票落袋为安,而新股民由于财富效应的诱惑,入市热情不断高涨,成为了超越老股民的生力军。一种是是新老基民大换班,一边是新基民的疯狂申购,一边是老基民的巨额赎回。据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07年一季度,开放式基金累计申购额为5006亿元,同期的赎回额则达到了4692亿元,在随后的日子里,相信基民这种“大进大出”的态势也很难改变,也为股市本周出现的天量换手作出了注脚。除了普通股民和基民,机构投资者之间对大盘的运行方向也产生了严重分歧,因此机构之间的对诀也是成交量放大的重要因素,老基金减持老牌蓝筹股,新基金却照单全收;“大非”、“小非”不断高位减持手中股票,却被私募基金接盘后再度炒高。
新老资金的换班只是形成巨量的一个因素,但巨量并不意味着实际有这么多新资金入市,市场存量资金调仓换股的效应也不可小视。深成指攻上万点之后,上周市场很明显出现了两个“半小时”现象,即开盘后前半小时和收盘前半小时成交量都比较大,这与股指处于高位,投资者既有高位恐惧又不甘踏空的心理有关,这些投资者前半小时卖出股票落袋为安,如果股指跌不下去,则在最后半小时再抢进强势股,一些激进投资者手中的资金每日换手率可以高达200%。而本周市场震荡明显加大,股民这种左手卖出,右手买进的行为也会更加频繁,自然对上周的高换手率贡献不少。
天量大震荡之后,股指在加速前会有一个相对缩量期出现。由于大盘的震荡,多方重新占据优势,将使投资者的持股心态趋于稳定,对高位的恐惧减轻,这样会降低市场存量资金的换手率,老资金减仓的冲动也会降低,所以市场会有一定的缩量迹象出现,直到再度加速到达一个新高度后,市场很可能放出更大的成交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