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费者郭利拿着去年吃剩下的几罐施恩奶粉进行检验。检验报告显示,这几个批次的奶粉均检测出大量三聚氰胺,其中部分奶粉甚至超过国家规定限量值100多倍。(6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 施恩公司在其网站上声称,“2008年4月至今的奶粉检测报告中,三聚氰胺含量均为合格。”并称,“除了国家公布的那4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以外,其他的都是合格的”。问题是,消费者送检的几个批次奶粉,既不在那4个批次奶粉当中,也未见施恩公司公布检测报告。所谓“4个批次之外均合格”已经难以立足,一个难以回避的追问是:检测合格的奶粉中到底还含不含三聚氰胺?
此外,有着国际背景的施恩公司,商标持有人“美国施恩有限公司”,经消费者调查没有发现在美国的注册记录,其北京办事处地址亦充满悬念,广而告之的“100%进口奶源”也掺进了拒绝透露的“部分国产奶源”。这让消费者何以相信产品是合格的? 奶业在经历了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之后,一个最佳的市场救赎路径应该是彻底洗心革面,并且将所有不涉及商业秘密、关乎消费者利益的信息,准确无误、及时权威地公之于众,坦坦荡荡,不做任何自作聪明的隐瞒。惟如此,“三聚氰胺门”的羞耻历史才能彻底尘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