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2008年的流行语中,有“不折腾”一词,将此与文物保护工作联系起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去年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到的一个重要观点。他说,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把祖国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折腾”是一种脱离实际、心浮气躁、反复无常的恶劣行为,其结果,要么是浪费巨大的成本,要么是一场灾难。经历过“文革”的人,对于“折腾”都有着切肤之痛。十年动乱结束后,人心思穏,人心思定,一心一意搞建设,成就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成就。但相之于把我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远大目标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从指导方针来说,心无旁骛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折腾”就显得特别重要。同样,对于文物保护工作来说,也绝不可折腾。
文物,是先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遗产,经过千百年的时空变迁,传承到我们这代人手里,是历史的恩赐,实在难能可贵!对于这些珍贵的遗存,我们只能以敬畏之心予以精心呵护,千方百计地使之延年益寿,传之后代。因此,做文物工作,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的方针,科学地审慎地开展各项工作,绝不可草率从事,更不可盲目地胡乱折腾。早在上世纪50年代,陈毅副总理就说过,对文物“不能搞社会主义改造”。文物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以对政治工作、经济工作的要求,来取代文物工作的规律。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干预。譬如,上世纪末,有的地方对文物景点进行承包经营,并要“捆绑上市”,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并未完全解决。有的地方搞“文化(文物)搭台,经济唱戏”,“提高文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把文物工作变成经济工作的附庸。有的地方为发展旅游,让文物“焕然一新”来迎客,做出“水洗三孔”的蠢事;为了旅游要挖大墓,为了旅游在文物本体及其周边乱拆乱建,甚至建了拆,拆了建,不仅造成文物和环境的破坏,还造成极大的浪费。现在还有一种趋向,一说大遗址保护,就都要建遗址公园。是喜耶,忧耶?笔者认为此事要慎重,能不能建,怎么建,需要评估,需要规划,不能拍脑门,不能刮风,不能跟风。近日听到一种议论,说《文物保护法》过于保守,应该加入文物“开发”、“经营”等内容。为此,有人还设计了“文物产权交易所”。如此这般一来,定会冲击现行的文物法规和秩序,恐怕离“折腾”二字也就不远了。
在文物、遗产保护工作中,国内外有一个共识,就是对文物、遗产本体少干预或不干预的原则,保护好其原始生态。可是,我们一些管理者往往无事生非,总想动手脚,干出一番“政绩”来,否则就好像没干事(这里也涉及评价体系问题)。实际上,保护文物的原始生态,防止其“现代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对“原始生态”必须有一个恰当的学术定位;其次,对起了变化的文物及其环境,要以最小的干预来恢复其原始生态。这样的工作,润物细无声,有文化,有见识,保全了原貌,留住了历史。我们提倡的是这样脚踏实地、不事张扬、有理念、不折腾、按规律办事的作风,反对急功近利、不切实际、胡乱折腾、不以文物保护为念的作风。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