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大集为啥这么火
    2009-03-30    陆娅楠    来源:人民日报

    10元的手工织锦缎化妆包、38元的帆布拉杆包、98元的专用酸奶机……为了买到这些质优价廉新奇的外贸货,许多消费者不惜早晨7点就去商场排队,商场开门仅两小时客流就达到了5万人次。

    数据显示,日前北京举办的首次外贸大集,短短12天的现场销售总额突破640万元,逾七成企业找到了零售合作意向伙伴。
    外贸大集为啥这么火?
    前些年,海外市场需求旺,外贸企业的眼睛朝外不朝内。来料加工,来单订做,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海外订单少了,不少外贸企业才发现自己对国内市场一片茫然。没渠道,少信息,缺资金,甚至连进入卖场的程序都不清楚,企业产品往往陷入“送不出”又“回不来”的两难境地。外贸大集上,很多企业发现自己“送不出”的产品反而弥补了国内消费者“买不到”、零售企业“吃不饱”的空白,而且部分产品的国内利润空间反而更大。
    北京商务局举办的此次外贸大集,可谓一举多得:消费者买到新奇价优的商品,得了实惠;零售商以最低成本订购更多适销对路的新商品,得了商机;外贸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集中接触到了零售商和消费者,提高了化解危机的效率,降低了“出口转内销”的成本,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政府部门不仅培育了新的消费热点,又通过扶持企业稳定了就业。
    外贸大集的火爆启示我们,坐等海外市场的复苏是行不通的。国内消费者既有消费能力,也有消费意愿,关键要看外贸企业能否眼睛转回国内来,及早研究国内市场,调整产品开发,拓宽销售渠道,适应消费者需求。
    外贸大集也给政府部门上了生动的一课。刺激消费并非就是发消费券,拉动内需也未必就只能依靠大投资、大建设,帮扶企业更不能简单地大包大揽。了解企业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市场最迫切的需求,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保增长,扩内需,必须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当下,各大国际企业都将中国市场视为“过冬取暖”的一块肥肉。外贸企业虽然长期做国外市场,但和外国企业比起来,干部员工多为中国人,更容易了解国内消费者需求。所以,我们相信,外贸企业只要坚定信心,发挥智慧,就一定会在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取得新的成功。

  相关稿件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 闁绘鐗撳ḿ鎵媼閸撗呮瀭 | 鐎规悶鍎扮紞鏃€绂嶉崫鍕枀 |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 | 濠殿垱甯婄紞瀣礆婵犱胶浼� | 闁告瑥顑嗛崕蹇涙煣閻愵剙澶�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闁靛棌鍋揂ll Rights Reserved. 闁靛棌鍋撻柛鎺撴构缂嶆棃宕¢弴姘辩Т闁挎稒纰嶉弻濠囧础鎼淬劉鍋撳鎰佸數缂佲偓閸撗呯Ч缂備焦绮堥懙鎴g疀閿燂拷
闁绘鐗婂ḿ鍫ュ箥閳ь剟寮甸敓锟� 闁哄倹婢樺畷鏇犵磾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