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会成为僵而不死银行吗?
    2008-11-26    作者:徐斌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银行集团已经陷入破产的边缘。目前美国政府决定拉它一把,因为花旗是一个“大得不能倒”的家伙。

  美国监管机构在声明中称,花旗将向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作为贷款担保的费用。美国政府还将从财政部7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救助计划中拨款200亿美元给花旗注资。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花旗此次接受政府注资的条件也颇为不同,财政部官员向花旗收取的利率最初几年将为8%,高于根据上个月财政部通过的政府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向财政部贷款的其他数十家银行。除注资之外,美国政府同意为花旗约306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提供担保,其中包括抵押贷款担保证券。花旗必须自己消化这些资产造成的最初370亿~400亿美元损失。未来3年,如果没有政府的准许,花旗向普通股派发的股息不能超过每股0.01美元。花旗将遵守加强管理层薪金福利制度的规定,同时也要履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抵押贷款修订计划。
  一个全球金融巨无霸何以落到今天如此悲惨的境地?是此轮金融危机冲击,导致了这个金融帝国的轰然倒塌?不是的。事实上,花旗银行在市场上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重要战役,基本完成了10年前的计划,但非常遗憾的是,它输掉了整个战争。笔者以为,花旗银行之所以走到今日,是长期执行的全能银行战略所致。
  雄心勃勃的桑迪·威尔想让花旗成为“真正的全能银行”。他也是这样做的。花旗的规模实在太大了,大到拥有33万名员工和2.2万亿美元资产,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GDP还高。而它的竞争对手则要谨慎得多:美洲银行专注于开拓北美零售银行市场,在零售网点和ATM机数量上远远超过花旗;瑞士银行和瑞士信贷银行基本放弃了商业银行业务,专注于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德意志银行集中开拓投资银行、公司银行和自营交易;汇丰银行以欧洲和亚洲两个市场为轴心,在稳固商业银行的前提下小心地开拓投资银行业务。最后,花旗发现自己成了“四不像”,它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银行、最大的企业银行、最大的证券经纪人和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却不知道自己的重点在哪里。所罗门兄弟曾经是让高盛畏惧的角色,到了花旗手里却保不住华尔街前五的位置;在中国这个增长最迅速的银行市场,花旗最早进入,却至今没有与任何大型本土银行结成战略伙伴,在利润丰厚的公司银行与投资银行市场进展甚微;在美国本土,它的地位也受到了美洲银行和摩根大通的日益侵蚀。在金融业,规模已经成为了扼杀活力和利润率的缺陷,而不是提高效益的源泉。
  现在花旗输了,输在华而不实的战略上,今日之果必有前日之因。按照资本主义规律,它的“尸体”应该被赢家作为食物吞噬掉。生老病死,盛衰荣枯乃是世间常态。然而花旗这次不会死,非但“奥巴马式社会主义”不容许这么做,就是所谓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也不会让这么一头大象倒掉。然而,政府注资的结果,很可能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僵尸银行”。对此没有想象力没有关系,看看1990年后的日本银行业的德行——坏账累累、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盛行,就可以想见。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政府介入,然后重组拆分。
  花旗的结局会是怎样的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