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09-12 新华社记者:赵仁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体育对你意味着什么?”“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北京残奥会赛场,很多记者都这样提问,很多运动员都这样回答。这是一个看似寻常却又震撼人心的答案。 体育,真的有如此非凡的能量和魅力吗? 1997年,16岁的波黑少年优素福维奇在街上踩上了波黑战争留下的未及清理的地雷,失去了右小腿,这让他觉得,自己失去了一切。有一天,有人招呼他一起打坐式排球,于是,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和队友一起成为雅典残奥会冠军,并在北京残奥会上连战连捷——而他的队友,许多人的残疾都是因战争造成。优素福维奇说:“是体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1998年,还有两个月就满24岁的南非女孩菲莉帕·约翰逊遭遇车祸,右臂和右腿严重受损,曾经一人孤零零躺在医院里。但在朋友和家人的鼓励下,这个从小喜欢骑马的女孩重返马背,“在我的生命中,我的马已经成为我前行的最大动力。当我醒来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的马。你永远不会放弃追逐,这就是我喜欢这个运动的原因。” 在残奥会赛场,这样的生命故事真是太多太多。这些故事昭示人们,体育会以某种难能可贵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照亮我们的人生。特别是对于遭遇巨大不幸的残疾人而言,体育在许多时候能够带来生命的重生。 体育,即身体之教育,其本质是通过肌体的锻炼,来促进身体、意志、心理乃至人格的完善和提升。公元前776年,古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饱受战乱和瘟疫之苦的古希腊诞生,人们特意停止战争,而将战争中使用的很多技能用来作为和平、友好的体育竞赛方式。体育,从此成为健康、和平、友谊和希望的象征。 而对于残疾人而言,体育还意味着更多的内涵。 首先,体育是残疾人康复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的伤残士兵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康复活动,这便是现代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雏形。许多残疾人最初都是为了增强体质而进行体育锻炼,结果发现了自己的运动天赋,最终成为赛场上的体育明星。 体育还是残疾人实现自我超越、寻找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我运动,我存在”,这是残疾人从体育运动中得到的切身感受。当你在跑道上恣意地挥洒汗水,当你在泳池中勇敢地振臂前行,这一刻,你就会觉得,自己不再是个没用的人,而是和所有人一样,同样可以找到生存的快乐,找到生命的喜悦。 体育更是残疾人展现自我、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一个人要想融入这个世界,必须让人们了解你的价值、你的风采。而残奥会,正是搭建了一个向全世界展示残疾人风采的大舞台,让更多的人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正如2010年冬季残奥会举办地温哥华市长苏利文在北京所说:“体育运动是改变人们对残疾人态度的最佳途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