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谈]非遗保护 从我做起
    2008-06-23    作者:龙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务院日前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对照第一大类民间文学(53项),笔者称得上略之一二的屈指可数。至于后面的几大类,包含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等,除了京西太平鼓、相声、评书等这些和北京沾亲带故的艺术门类外,笔者基本上需要挨个“扫盲”。
  如果把这份名录编成一份考卷,估计像笔者这样拿不到及格分数的人肯定不少。若再大胆一些,将其偷换成今年的高考试卷,头一道题上来就问昆曲《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是杜二娘、杜十娘、杜美娘还是杜丽娘?不知道会有多少学生当场崩溃晕倒在考场之上。
  与大家一起汗颜的同时进行反思,作为一个以传承中国文化为骄傲的华夏子孙,在这份目录面前怎么会如此狼狈?究其原因,可归结为无意识、没兴趣和不在乎。
  无意识,就是脑子没往这边想,往深了说就是还没吃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集合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虽然每天都在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一具体表现形式打交道,但从未在认识上升华到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一高度。比如下象棋,两个面对面坐着的“臭棋篓子”为了一个过河卒纠缠不清,但浑然不觉自己正为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着力量。
  没兴趣,是信息时代中人们对农耕文明留下的文化精髓的最直接否定。强势外来文化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来,在其日夜熏陶下,看美剧吃快餐穿耐克长大的年青一代重新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不再倚重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围绕农事进行的民俗活动、流传了好几代人的民间传说,以及过去能喂饱一大家子人的手艺绝活,已无法以固有方式融入现代社会。
  不在乎,是一种不关己事的随便态度。因为还不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作用,所以在面对某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时,表现出并不在乎的个人态度,甚至认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可有可无。这种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忽视了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守住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积极意义,是人们缺乏民族文化自觉性和文化认同感的直接表现。
  无论是无意识、没兴趣,还是不在乎,都对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威胁。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险境,很可能每天都有一首民歌失传,一项民俗消失,一门手艺跟着最后一位传承人逝去。
  好在意识可以唤醒,兴趣可以培养,不在乎也能逆转成特在意。只要对中国文化心存敬意并好好补课,相信面对第二批公布的51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定能做到知根知底、如数家珍。
  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十六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笔者认为,考虑到发挥群众力量的重要性,还应再加上四个字:从我做起。
  相关稿件
· [自在谈]南非人的节能经 2008-03-19
· [自在谈]情人节应为“博爱”而存在 2008-02-20
· [自在谈]“绿色消费”不该被狭隘化 2007-11-28
· [自在谈]别让金鸡奖影片太陌生 2007-10-31
· [自在谈]公众人物就不能随心所欲 2007-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