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27个重要机构4月28日将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粮食会议,讨论全球粮价飚涨引发的危机。与动荡的全球市场迥异的是,我国粮食价格一如既往地稳定在国人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是农业生产的特点。如果农民在春天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意播种时,秋天的丰收将是一种奢望。到秋天我们将粮食价格提得再高,农民也无法在稻田里产生出水稻来了。这就是所谓的农产品市场的波动规律——“蛛网理论”,当期的农产品价格决定了下期的农产品产量,这是农产品市场与工业品市场的本质区别。当前,我国的物价指数节节攀升,如果因此而采取对粮食价格的人为控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 其一,从气候环境来讲,我国很少有连续五年丰收的历史纪录,而2008年前我国已连续四年丰收,今年粮食欠收已然成为大概率事件,况且自年初以来极端气候已经出现。这些所蕴涵的粮食减产危机不可小觑。 其二,农民的就业方式与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农民对价格的敏感性大大增加。现在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就业选择不再是局限在农业的狭小的空间里。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失去劳动能力,大量的土地必将无人耕种,除非农业劳动可以获得和非农业劳动相同的边际收益。尽管政府最近几年大幅度减免了农业的税费支出,但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城市工资收入大幅度提升的影响下,种粮的比较收益是下降的,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很多影响。 其三,世界粮食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在石油价格的影响下,美国将相当部分的粮食用于生物燃料,加剧了粮食市场的紧张。如果今年我国也出现粮食歉收,今年秋天可能出现粮食有价无市的局面! 或许目前我们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政府适当放松管制,让粮价适当地与国际接轨,然后给予因粮价上涨而导致生活困难的城市居民以直接补贴;要么政府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并确保这种补贴与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直接挂钩,以消弭生产和生活成本给农民带来的压力。否则如此“稳定”的粮价从长期来看会蕴涵更大的通胀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