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看体操表演,每每为平衡木上的小运动员担心,那么窄的一根木头上,不停地上下翻飞舞蹈,稍有不甚就会掉下来,前功尽弃。要拿冠军,把握平衡的艺术想必是相当重要的。 什么是平衡,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立各方在数量或质量相等或相抵,比如产销平衡、收支平衡等等。可见,生活中需要保持平衡的地方很多,平衡不够,就会像表演失败的运动员那样,被扣分或遭淘汰。 不过,现实中的平衡艺术要比体育运动复杂多了,而且常常难于把握,因此出现了许多因不平衡而带来的麻烦。比如,市场上供应的猪肉少了,价格上涨,消费者怨声四起,政府得迅速设法增加有效供给,以恢复市场的平衡。再如,马路上跑的汽车太多,超过道路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常出现大面积堵塞,甚至造成交通瘫痪,管理者必须采取措施予以疏导,否则大家都没法正常出行。此外,还有令不少人头疼的商品房价格,眼下正挡不住地往上涨,其根源也是供求不平衡惹的祸。很多大学生毕业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什么?劳动力市场相对饱和,供大于需,而缺口的背后就是不平衡。 诸如此类,现实中不平衡的事情实在很多,社会有社会的不平衡,家庭有家庭的不平衡,个人有个人的不平衡,因此派生出这样那样的矛盾与烦恼。尽管从理论上说,事物运动的规律是从不平衡到平衡,又到新的不平衡,即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但是如果我们考虑问题尽量从实际出发,事先将可能造成不平衡的因素有效化解掉,就能减少一些人为造成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 以备受诟病的北京道路交通为例,近年修了多少路,但车与路仍然很难达到平衡,因为修路的速度怎么都赶不上汽车增加的幅度,所以只见马路在拓宽,而路上的车却越来越多,交通拥挤似乎成了难以克服的一大顽症。车与路不平衡的根源在于,不顾路的现实,盲目增加车的数量,直到有一天,北京对上路车采取限号措施,才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堵塞的关键不在路而在车,车少了,路自然就显得宽畅多了。 本来,车与路、车与人、车与环境都应该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否则就会出问题,如此简单的道理,相信没人不明白。况且,不少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盲目发展汽车消费是行不通的,必须将其纳入理性的范畴。可惜,我们仍然未能免俗,正在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短短十几年,交通堵塞、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等问题,都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究其原因,消费的拉动,行业的冲动,GDP的催动,无疑都是促使汽车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始动力,而堵车不过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反映。 其实不独汽车,虚火上升的现象在不少行业都能见到,我们的经济似乎总是在过热的圈子里打转,每一次宏观调控的目的无非都是想把即将失控的列车扳回理性轨道。可见,把握平衡的艺术,首先必须克服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盲动心理。比起富裕国家,我们确实落后不少,但一天吃不成胖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后果,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急于求成的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给社会资源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就市场经济来说,获取利益的冲动既是推动市场前进的首要因素,同时又往往是造成市场不平衡的“罪魁祸首”。尤其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市场维持理性与平衡变得相当困难。商品房价格在目前就是一件“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表面上看,房价的疯涨只是买方与卖方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与房地产市场关系密切的因素远不止这些,起码应该包括发放按揭贷款的银行、卖地给开发商的政府以及销售过程中数不清的中间环节,其中哪一处摆不平,都很难让倾斜的市场回归平稳。 实践证明,对那些明显已经偏离正常轨道的市场行为,仅凭对部分环节进行调控是难以奏效的,弄不好,反而会“按倒葫芦起来瓢”,结果适得其反。必须对参与其中的所有因素有一个全面综合的判断,才有可能理清这团乱麻。 这也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把握平衡的艺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谓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时不时也会发生经济危机,何况我们?因此,完善市场机制的过程,应该也是对市场规律的学习与认识过程。对于市场管理者——各级政府部门来说,“有形之手”何时该出?干预到什么程度?分寸拿捏的是否准确无误,都需要具备相当高超的平衡艺术。尽管对目前很多问题的解决都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尽量划清政府之于市场权利与义务的界限,使政府、企业、消费者都各得其所,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该是提高平衡艺术的首要功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