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药价上包装”早日付诸实施
    2007-08-06    吴应海    来源:广州日报

  8月2日,齐二药2000万元索赔案在广州再次开庭,被告代理人无意间的“口误”披露了一个惊人内幕:一支病人购买价为46.1元的“亮菌甲素”,它的出厂价仅为5元(新浪网8月5日)。

  5元一支的药品是如何一路飙升至46.1元的呢?它的变化路线是:广州金蘅源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从齐二药拿货,每支5元;金蘅源卖给广东省医保,33.84元/支;广东省医保参加招标,中标价格是36.005元/支;中山三院以中标价拿进,注射到病人身上46.1元/支。就这样,“亮菌甲素”的价格翻了9倍多!
  显然,要想打压药品价格,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关键就是要拿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这种暴利开刀。对此,有识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其中最具杀伤力的是“药价上包装”,即在对药品生产成本进行科学核算的基础上,把药品的最高出厂价和最高零售价印上包装盒,让药品在流通领域的利润毫无遮挡地暴露在消费者眼前,使得贪婪者无法再随心所欲地加价。如果这一措施能够得以实施,肯定会成为虚高药价的“撒手锏”。
  事实上,国家发改委也曾打算这么做。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说,打算对药品定价机制动一次“手术”,准备在市场定价药品的最小零售包装上标注出厂价和零售价,并打算在2006年上半年推出具体实施方案。不知什么原因,这么好的一个办法却没了下文。是药品成本难于核算,还是有人在拼命阻拦这一“法宝”的实施呢?期望国家发改委能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使“药价上包装”制度早日得以付诸实施,以彻底封杀药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疯狂“注水”行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