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去哪儿找80万金融人才?
    2007-04-18    作者:陈才    来源:中国网
  “上海是有2千万人口的大都市,作为国际金融城市之一,按照西方国家标准,最少应有10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但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只有不到20万人,严重紧缺。”昨日,在首届“浦东金融青年论坛”上,专家指出,今后几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极为关键的时期,能否拥有一大批优秀的金融人才,已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否建成的关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金融全球化,我国金融领域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上海提出要打早亚洲第四大金融中心,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金融人才的匮乏问题。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想成为一流金融中心,就必须吸引和造就一流的人才。那么,一流的人才金融人才从哪里来?答案其实很简单,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但应该看到,不管是培养还是引进,首先需要解决人才生存的土壤和环境问题,否则,不仅引进可能是空谈,连自家培养的人才也可能是为他人做嫁衣。
  尽管上海的居住环境优于香港,可不少金融人才宁愿选择留在香港。为什么很多金融人才不愿来上海工作?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总裁张红力抛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后,给出了答案——税收太高。这种说法当然有夸大其辞之嫌,但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从税收、创业等方面提升“软环境”,可能是吸引更多金融人才包括全球人才关注上海的解决之道。
  任何人都必须清楚,与金融机构、办公环境这些“硬环境”比起来,以法律为基础的制度环境,也即“软环境”的构建与完善,才是纽约、伦敦、香港等世界级金融中心崛起的“秘密”。这对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同样重要。举例来说,香港金融法律只规定了企业什么不能做,而上海则实行严格的审批制,金融企业的每一个举措都必须经过层层批准。这样一来就势必限制了很多金融创新,而金融创新正是金融人才的专长。一个更加开放、自由、适合于创新的金融环境,显然对任何人都具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
  本月,汇丰、花旗、渣打和东亚这4家首批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已经正式开业。外资金融企业为开拓中国金融市场,推进业务本土化,将从国内招揽大批金融人才,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最严峻挑战将是人才的流失。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已成为我国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以此为契机,在重视金融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强金融制度创新,使自由的金融环境得到优化,“人才危机”或可能平稳度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