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企业都是一种压力,如何应对压力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考验,而抱怨并没有意义。 4月1日,北京市宣布民用天然气每立方米上涨0.15元,上涨幅度近7.9%,同时表示今后将建立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随后,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国内天然气出厂价格可能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调整,价格上调10%左右。(《青年报》4月4日)
全球天然气价格面临大涨
天然气的价格究竟涨到多少才是个头?消费者也许不会对目前每立方米0.15元的涨价有激烈反应,但是不可能不对这种节节攀高的涨价趋势忧心忡忡。各种迹象表明,当前的涨价仅仅是起步,资源性产品的涨价正在成为一个大趋势,特别是高品质清洁能源的价格将会愈发昂贵。 北京这次调整价格,表面上看是2006年12月中石油天然气出厂价格上涨的价格传导,而深层的原因是天然气资源的全球性大涨价。 人类过度排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异常,工业化国家相继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共同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由于含碳量低使天然气可以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成为最清洁的气体燃料。 全世界许多专家都认为人类正在步入天然气的时代,使用天然气比任何可再生能源均更加现实和有效。在现阶段,能够保障人类文明所需能源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天然气是环境代价最低的能源。 几乎每一个有条件的国家都在制定开发或利用天然气的计划,尤其是那些已经积极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国家,都在扩大对天然气的需求,用以替代含碳更高的石油和煤炭,因而在国际上形成巨大的买方市场。
价格低会形成“洼地效应”
然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是一项资本投入巨大、系统工程要求极高和技术高度密集的工作,勘探和建设周期漫长。所以,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的投资建设进度,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造成全球的天然气供不应求。进一步导致资源持有国家待价而沽,市场价格更加水涨船高。尽管各大公司都加大了天然气的开采投入,但据有关专家预测最早要到2012年,这一轮的天然气供需紧张才能得到缓解,但远水不解近渴。 因此,中国要发展天然气工业,提高天然气价格已是别无选择。首先,中国自身的天然气资源不足以保障中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正在受到全球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质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使我们自己忍无可忍,未来更多地利用全球天然气资源,将会逐步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抉择。从全球购买天然气资源,以最低的污染代价维系13亿人的现代化步伐,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 其次,无论利用国内资源还是国际资源,如果我们出价太低,就不能从市场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供应。在市场环境下,价格承受能力是竞争的一种优势,也是一种能源安全的保障机制。它会形成“洼地效应”,让四周的水都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田。比如,日本东京的天然气零售价格超过每立方米1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他们在与中国竞争时出价往往高出许多,所以他们不断得手。 对于日本家庭,尽管天然气价格近乎中国的四倍,但是日本家庭的能源支出未必比中国高。在北京,冬季利用天然气集中供热,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小时平均消耗50瓦的热量,而日本家庭的分户式供暖平均仅为10瓦。日本家庭居住的面积更小,控制能源消耗的意识更强,几乎每一个家庭在离开住宅时都会将空调控制系统关闭,一家人挤在一个开暖气的房间里,一盆洗澡水全家用等等。如果不是高昂的气价,日本人怎么会养成这种节约的习惯;如果不是这样斤斤计较地节约能源,怎么能承受更高的天然气价格。
对天然气梯级利用缓解涨价压力
涨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企业都是一种压力,如何应对压力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考验。抱怨并没有意义,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是低廉的天然气价格,打开天然气炉灶却无气可用;另一个是天然气价格虽高,但是可以保障你随时有气可用,哪一种更合适?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曾精辟地把天然气比喻为巴黎香水,而香水就不能当自来水用,必须做到精品精用,尽可能采用最高效、最节约的办法。对天然气实现“温度对口,梯级利用”。将中间环节的损耗降至最低,才可能承受更高的天然气价格,以确保天然气的供应安全。 目前,全世界应对天然气涨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对天然气梯级利用。将小型、微型的天然气发电机组放在用户建筑的地下室或屋顶,先将天然气转换高价值的电能,然后将发电的余热供暖制冷,最后将更低温度的余热供应生活热水,甚至将燃烧后的废气送入大棚作为气体肥料。这一先进技术是我们惟一可以在不增加能源支出的条件下,日子过得更好,而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更强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