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电子垃圾 费用谁埋单?
    2007-02-07        来源:市场报
  2月3日,常驻北京月坛北街回收废旧家电的小贩李旺,又迎来了生意兴隆的一天。 “今天收了6台电脑,9台电视机。”李旺悄悄地告诉记者,像电脑这样的电子产品获利较大,“拆开卖零件,浑身都是宝”。废旧电子产品污染非常严重。欧洲规定企业回收70-80%。但我国企业考虑到成本问题回收并不积极。
  北京电子废物一条街 电子垃圾年产百万吨
  实际上,李旺的生意已经兴隆了多年。
  据李旺介绍,聚集于北京海淀后八家等地的小贩们回收产品之后通常会先进行维修,然后把还有使用价值的产品贩卖到中关村中海电子城、四元桥旧电器城等。其余的电子废弃物经由朝阳区十八里店乡横街子村等大型集散地做简单拆解后,再转运至广东汕头贵屿镇等地。
  在海淀后八家路与双清路交叉口向西,尽管只有短短200米,却是在全国都小有名气的电子废物一条街。这条街是活跃在西城、海淀一带的小贩们的目的地。傍晚时分,记者看到路上停放着大量从城区满载而归的三轮车,街两侧的平房里则堆放着各种电子废物。在一处堆满了废电路板的仓库旁,一位姓张的小贩告诉记者,这些东西先是运到朝阳区十八里店,然后再运到广东,而且这条街上就住着不少收货的汕头人。
  2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东南四环外的十八里店横街子村。据李旺等小贩介绍,这里是北京最大的电子废物集散地,电子废物从这里被直接运到广东处理。在一座据称是广东人拥有的仓库里,记者看到,约有数百平方米的空地上分类堆放着大量电路板、电脑键盘、 电脑主机、电视机外壳、老式录像机与音响等电子废物。十多个工人正在忙碌地拆解各种电子废物,把外壳与电路板分开。据了解,电子废品的利润相当高,以电路板为例,在北京的回收价格约为30元1公斤,卖到广东的价格则是50至60元1公斤,赚了差不多一倍。
  据统计,自2003年起,中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电脑及上千万部手机。据环保总局估算,我国每年最少产生111万吨的电子垃圾,单单电脑的废弃量便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的电脑保有量近2000万台,其中约有500万台电脑进入了淘汰期。这还不包括每年来自发达国家数以万吨的洋垃圾,虽然政府已立法禁止以回收名义进口电子废物,但实际执行却困难重重。世界上各大品牌的计算机都在中国制造,当它们在西方被弃置后,又被运返中国。
  令人尴尬的是,当小贩们已经开始挑剔回收物品的利润时,部分以政府为主导的电子垃圾处理中心却出现了无米下锅的情况。业内人士表示,一家大型的回收再利用工厂要实现正常运转,每年处理的废旧家电产品要在30万-40万台左右。虽然我国每年报废的各类家电产品多达上千万台,但正规企业回收的废旧家电却寥寥无几。
  更为可怕的是,在电子产品中被大量使用的铅、汞、镉等重金属与其他有毒化学物质,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有关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没有一个科学的回收、分解、销毁和再利用的循环体系,这些废旧电器和电子器件与耗材中有毒物质正大规模地向外扩散。
  企业电子回收遭冷遇 个人用户更消极
  针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监管等问题,国家环保总局等4部委在去年8月联合发布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推出了废弃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实行“污染者负责”的原则,由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依法分担废弃产品污染防治的责任。
  此后,部分电脑厂商纷纷宣布环保回收服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电子垃圾的广泛关注。
  2006年12月21日,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在中国推出废旧电脑回收服务,成为在中国首家推出该服务的电脑厂商。随后几天,联想公司也宣布推出同样的回收服务。
  但此举却被消费者和业内人士认为“叫好不叫座”。有关专家指出,企业宣扬的此类回收服务,能否真正解决电子垃圾问题尚待观察。记者采访获悉,戴尔在去年12月21日面对企业客户正式推出回收服务后,截至2007年2月5日下午,仅有20余家企业使用了该项服务。“目前有很多企业客户打电话咨询,大部分考虑到成本问题,处于协商阶段。”戴尔负责回收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同时表示,中国大陆地区尚没有个人用户要求提供该项服务。
  据悉,企业客户要进行此项服务,还必须自己负担一部分处理费用,包括运输费、环保费用等。很多企业客户考虑到报价问题以及各种成本问题,显然不是很积极。对于能够产生二次价值的电脑,一般情况下,50台17英寸显示器,报价400到500美元,具体还要根据电脑的重复利用率来计算。为了鼓励更多的企业重视环保,戴尔声称,将颁发有关方面的荣誉证书,对回收情况执行得较好的企业进行奖励,企业用户获价值恢复服务保护资金。
  与企业用户相比,个人用户则更加消极。2月3日下午,刚刚把一台“退役”的联想电脑卖给小贩李旺的居民吴先生表示,且不说联想公司的回收程序过于繁琐,就是直接将电脑送到回收服务站,也不仅费时费力,还要额外贴运费,因此很难接受。与之相比,小贩们不但方便,还能在回收时自由报价,随行就市。采访中,不少居民都表达了这种观点。
  记者咨询联想回收服务专线得知,联想的回收服务分两种方式:一是由客户自行将旧电脑送往联想服务站;二是由联想对同城或服务站周围20公里之内的客户,提供免费上门回收服务,但对于偏远地区的客户,则需要收取部分费用。但前提是,要回收的电脑应该可以正常使用,有性能故障或缺少部件的产品,则不予回收。相关服务人员表示,截至2月1日,尚没有用户要求提供该项回收服务。
  治理费用谁埋单? 专家建议经营者支付费用
  将于3月1日正式施行的配套行业标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涉及计算机、手机、DC、DV等IT全线产品,从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制定了相应的严管措施。届时所有IT产品必须标明采用的有害物质,对规范投放我国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的替代或减量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不是简单的像戴尔、联想一样设立回收渠道就可以,必须从源头上控制,使企业主动把这些废弃物收回来。”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环保专家岳毅桦说:“旧电脑回收是好事,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在产品设计、生产之初不使用有毒物质做起。”
  但是,远水不解近渴。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认为,要解决电子垃圾问题,必须“两条腿走路”,除了通过在产品中停止使用有毒物质以外,还要强制生产商回收废旧产品。
  电子垃圾治理需要政府、企业、机构、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努力,这是业内早已达成的共识。 但是,对于谁来为治理费用买单,业内却一直争论不休。
  据了解,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在购买某些电子产品时,不得不多付一部分费用,以“帮助”企业回收或处理电子产品。比如,在欧洲,用户在产品原价格的基础上,再缴纳一定的以税费形式增收的回收成本。有专家认为,这是唯一从源头上控制电子垃圾的方式。
  但让人担心的是,作为企业行为,企业承担回收费用,必定导致成本增高,继而带动价格提高。如此往复,必将陷入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负担责任的怪圈。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在中国,政府应规定由经营者来支付回收费用。他同时建议,国家应建立“环保退税”机制,即环保的企业可享有一定程度的退税优惠。而这也有助于彻底解决谁为电子垃圾埋单的怪圈。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