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信用评级与金融安全·高端访谈 4月30日,欧盟宣布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机构。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称之为“国际信用关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他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危机转化而来的主权债务危机风险率先在欧洲凸显,欧盟愈加意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其宣告建立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标志着长期由美国掌控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格局将发生改变,并可能由此引发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局。
谁占有国际信用资源,谁将主导国际政治经济
“国际信用关系是指国与国之间因借贷、投资、贸易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其实质是债权国与债务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正常合理的国际信用关系是信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经济的重要任务。”孙哲介绍说,2008年全球因各类投资和国际贸易构成的国际信用总规模已达107.4万亿美元,是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8倍,国际社会成员也因此完全由债权债务关系连为一体。 孙哲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国际信用关系稳定与否已成为每个国家最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此次金融危机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尽管其政府的债务规模出现了明显上升,但由于债务的币种结构主要是本币,其债务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以全面危机的形式显现出来。最终风险一旦全面暴露,必然会导致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货币的不断贬值和资产价格的下跌。国际货币贬值直接影响了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的安全,打破了国际信用关系的平衡,导致债权国和债务国之间利益的不合理转移。 “在信用高度社会化时代,占有信用资源实际就拥有了获取资本的主导权,因此全球最大的信用资源占有国均为最大债务国家。”孙哲说,国际信用资源占有最具优势的国家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爱尔兰、西班牙等老牌发达国家,他们占有国际信用资源的主要形式为举借外债、通过金融交易中心集聚国际资本和拥有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三个方面。2008年全球前15位最大债务国全部为发达国家,其外债余额为53.1万亿美元,占全球外债总规模的86.9%。 在问及“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债务超过自身偿债能力,还能否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时,孙哲指出,“因为占有国际信用资源,他们仍然可依赖债务收入维持国家运转,并仍有主导国际政治经济战略的能力。”孙哲说,一、利用国际信用资源使他们能够长期保证在科技和军事领域的高投入,巩固在这些领域的绝对优势,2008年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球军费开支的48%,欧洲占20%,二者合计占据了全球军费开支的68%;二、利用国际信用资源使他们能够长期维持低利率,促进本国的投资增长和金融体系膨胀;三、通过掌握国际储备货币发行权,这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受约束地维持经常账户赤字和财政赤字,不经债权人同意便通过本币贬值的方式不断地逃废债务,向债权国输出通货膨胀,让债权国为其买单;四、此次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的政府利用国际信用资源填补巨额财政赤字,继续运用财政手段刺激经济,救助金融机构,从而扭转经济自由落体的危险。 孙哲认为,从长远看,最大国际信用资源占有国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些国家已经不再主要是基于自身创造财富的内生能力维持其在国际政治和经济领域的优势地位,而是依靠大量借助他国的财富创造能力用以支持自身,这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发达国家利用评级话语权,左右国际信用关系
孙哲告诉记者,国际信用关系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最终表现为国际评级话语权的主导作用。以美国为例,它就是通过对国际评级话语权的长期垄断保持有利于自身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 首先,美国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直接关系到其占有国际信用资源的能力。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债务国长期保持巨额贸易逆差,政府债台高筑,只能靠不断增发货币,贬值美元来还债,其信用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但是美国通过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用来宣称美国具有“世界最高信用等级”,以便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融通资金,保持其最大国际信用资源占有国的地位。
其次,美国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用以调节债权国与债务国的利益,使其有利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通过垄断国际评级话语权,长期压低债权国的信用等级,掩盖美国债务泡沫的破灭风险和货币贬值的违约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对各国信用能力的判断,使评级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无偿攫取他国利益的工具。 其三,美国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可以维护美元强势地位,维护现存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他国家的政策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影响,不得不跟从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和金融战略。例如,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家评级机构强调的正向关键指标包括贸易和金融开放度、金融的外资化程度、央行的独立性、放松管制和私有化、产权保护等。这些指标实际上为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直接投资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艰难的抉择中,仍无法摆脱作为发达国家原料和能源供应地、粮食市场的从属地位,其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其四,美国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来奖励支持美国政策的国家,或制造他国经济和金融动荡。如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准普尔降低信贷级别,由此导致包括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有史以来的最低点。由于德国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社民党经济委员会领导人温德称“近期的降级引起我们高度关注,我不排除德美紧张的外交关系间接地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可能”。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准普尔将其外汇债务评级升至A
A A最高等级。
作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中国必须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
作为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孙哲认为,国际评级话语权不仅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战略制高点。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官方债权国,截至2009年底,官方外汇储备规模达2.4万亿美元,其民间债权的规模也在快速增长,在全球净债权国排名中仅次于日本位列第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在2009年全球资本净输出国排名中位列第一,占全球资本净输出总规模的23.4%,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入国,占全球资本净输入总规模的41.7%。同时,美元的不断贬值给中国的债权利益造成巨大的损失。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约21%,给中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造成约3560亿美元的损失。 “中国作为国际主要债权国的地位还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在国际信用关系领域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更为突出。”孙哲指出,“然而,中国目前的国际投资行为还要依靠美国的信用评级,这不仅与中国作为国际主要债权国的地位极不相称,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中国的正当利益。”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带动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核心作用,政府拥有很强的信用能力,但美国三家评级机构长期以来仅给予中国“A
+”信用级别。孙哲告诉记者,这是一个远远低于中国实际债务偿付力的信用等级,不仅仅使国家付出了不合理的融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境外融资活动的难度,不利于中国的正常发展。 孙哲指出,当前,美国评级机构日渐式微,欧盟评级机构变革已经启动,这些都为中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会。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欧元是国际储备货币,欧盟成立评级机构可能更容易获得国际影响力;而人民币尚未完全国际化,这又为我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带来一定困难。 “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孙哲强调说,“中国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既是保护本国债权利益的正当举动,也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共同愿望,其实质是要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因此,中国必须全力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以指导本国的对外投资行为,保护国家核心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