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贷款放缓但流动性不减
适度微调仍是央行操作基调,未来货币净回笼或成常态
    2009-11-12    作者:记者 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央行11日公布的月度统计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2530亿元,这一数据较9月份环比大幅降低。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新增贷款已经开始放缓,但由于外资外贸的好转以及热钱压力,未来流动性宽裕的局面仍将持续。
  虽然贷款增速开始放缓,不过由于外贸的继续向好,外部流动性宽松,货币供应增长持续加快。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8.62万亿元,同比增长29.4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0.75万亿元,同比增长32.03%。联合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勇认为,M1增速继续快于M2增速,反映市场流动性依然宽松。
  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认为,10月份的信贷增长大幅回落在意料之中。
  “10月份的信贷增长历来处于全年的低点,环比9月份的大幅回落在意料之中,而且2530亿的新增规模同比去年10月份的数据仍有较大增幅。”建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说。
  交行金研中心鄂永建认为,新增贷款明显回落主要是受假期因素和季末“冲时点”因素消失的双重影响,属季节性回落。再者,窗口指导和资本监管的加强,以及银行主动调整投放节奏也是重要因素。“10月份票据融资仍然下降,剔除票据融资负增长后,新增实质性贷款有4569亿元。”鄂永建说。
  “需要指出的是贷款并不等同于流动性,我们一直强调,国内货币增长的来源有两条渠道——外汇流入和银行信贷。过去几年外汇大量流入导致流动性充裕,尽管央行不断打压国内信贷也未能抑制流动性。事实上伴随着最近外汇流入的加剧,包括人民币升值预期引发的热钱流入,以及出口好转带来贸易顺差增加,贷款对于国内流动性的重要性下降,尽管10月份贷款回落,M2增速依然达到29.4%,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表示。
  中金公司预计,未来两个月,基础货币将明显上升。报告称,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主要包括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一方面未来两个月贸易顺差明显反弹,以及热钱流入,将推高外汇占款增长;另一方面,未来两个月财政存款将大幅减少,导致基础货币投放剧增。前三季度,财政盈余6316亿元,而年初计划全年赤字是9500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按照预算安排,四季度财政支出要超过收入1.58万亿元。今年这一规模明显高于以往任何一年同期,因此年底两个月政府会取出大量财政存款用于支出,从而推高基础货币。这种局面下央行将被迫“适度微调”,通过央票来回收流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政策发生大的转向和紧缩。
  事实上,面对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居高不下,央行调控的力度也明显增强,10月公开市场累计净回笼1560亿元,是今年4月以来首次单月净回笼,虽然有适度回收国庆长假前集中投放的流动性因素,但也显示了央行操作基调的适度微调,未来货币净回笼或成常态。

    信贷收缩银行资金仍难挺进债市

    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2530亿元,为年内单月新增信贷最低水平,这意味着银行资金面有望维持阶段性充裕势头,但这似乎依然难以缓解当前债市弱势局面。

    10月经济数据确认经济复苏态势

    工业增速创新高,消费成10月经济数据最大惊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11日发布的10月份主要经济数据一片向好,中国经济上升趋势从这些数据中得到确认。

    海外高度关注中国10月份经济数据

    我国10月份CPI、PPI等经济数据的公布引来海外媒体和分析机构的高度关注。

  相关稿件
· 交行报告:明年新增人民币贷款将保持增长 2009-11-09
· 新增人民币贷款5167亿 9月信贷超预期增长 2009-10-15
· 建行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085亿元 2009-07-29
· 李若谷:进出口行人民币贷款任务完成过半 2009-06-12
· 4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918亿元 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