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将使双方互利共赢
专家高度评价中俄两国总理会晤成果
    2008-10-30    本报记者:王莉 王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俄两国总理的历次会晤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能源问题。刚刚举行的第十三次定期会晤也不例外。
  然而与历次会晤有所不同的是,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一份有关中俄输油管道建设“原则协议”的签署意义非同一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长期从事中俄能源合作研究的庞昌伟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协议的签署使得旷日持久的中俄石油合作进入实质阶段,一条深埋地下的输油管道将使两国能源合作更加紧密,同时能源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也必将为中俄间金融、经贸、科技等众多领域的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输油管道破题 中俄双方互利共赢

  “作为一个早该在一年前签署的协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的签署意义重大,标志着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石油合作进入法制化阶段,这是近十年来中俄关于输油管道建设谈判的实质性成果。”庞昌伟说,1999年中俄双方就启动了两国输油管道建设项目的谈判,但在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双方谈判一波三折,而今终于以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签署文件的形式被敲定下来,对中俄两国而言是双利双赢。
  据了解,协议中的“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即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俄罗斯计划通过这条管道将石油输送到中国,并经铁路将余下的一部分石油运抵俄罗斯东部港口,继而出口到亚太地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西起俄罗斯泰舍特,东至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济米诺湾,全长4000余公里。在该支线建成之前,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的石油出口仍将采用铁路运输的方式,支线一旦建成,将成为向中国出口原油的主要途径。
  “与一年前国际油价大幅飙升的背景有所不同,今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明显进入下降通道,美国金融风暴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变局对促成此次中俄输油管道建设协议的达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庞昌伟分析说,欧美一些国家的经济正陷入低谷,全球石油需求因而大幅降低,欧佩克国家纷纷采取减产措施抑制油价下跌,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俄罗斯是个产油大国,其国家财政对石油出口具有较大的依赖性,俄罗斯此时亟需找到稳定的石油市场,以保证其石油出口创汇对本国财政的支撑。
  “考虑到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所导致的石油需求降低,俄罗斯此时需要抓住中国这个稳定而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庞昌伟如此表示。
  而能够修建一条来自俄罗斯的输油管道,对中国而言,可以用“期盼已久”来形容。作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言而喻。而且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对包括石油在内的能源需求量将不断增长。如果能够以“协议”的形式获取稳定的石油资源,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能源保障。
  “这是双赢局面,对于俄罗斯和中国而言是非常好的利益结合。”俄罗斯阿尔法银行首席分析师罗恩·史密斯称,但管道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问题则不容忽视。

  推进全面能源合作

  实际上,除了输油管道这一长期谈判“修成正果”外,温家宝总理此次俄罗斯之行还为中俄能源的全面合作打开了新局面。
  记者注意到,在10月28日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发布的联合公报中,双方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在深入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框架下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能源合作意向落实到了文件上。这其中包括《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关于在中国合作建造田湾核电站扩建项目两台机组与商用示范快堆的备忘录》以及关于输油管道建设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管道运输公司关于斯科沃罗季诺-中俄边境原油管道建设与运营的原则协议》。
  两国总理28日签署的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表示,能源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互惠互利原则,深入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双方支持开展油气领域的合作,包括解决通过管道运输方式向中国长期供油、石油上下游合作、天然气供应、建立天然气加工和化工企业并向中俄两国及第三国市场销售相应产品等问题。
  此外,双方将进一步深化电力领域的合作,包括中俄供电第一阶段项目、恢复俄向中国边贸售电。同时将继续在田湾核电站二期工程、快堆核电技术、铀浓缩工厂建设、铀矿勘探、核电站和快堆燃料、乏燃料后处理和核废料循环等核能领域开展合作。

  奠定更广泛合作的基础

  能源领域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也必将带动中俄之间金融、经贸、科技等众多领域更加紧密的联系。
  能源合作已成为中俄经贸往来的重要一环。中俄之间深入而稳定的能源合作将使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正如中俄总理第十三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中所言:目前中俄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取得进展,边境和地方间经贸交往日益加强。双方将共同努力,提高经贸合作的质量和效能,拓宽合作领域,以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
  “俄中两国在贸易结算中不妨可考虑使用人民币或卢布。”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前表示,双方已经在边境地区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当前情况下,尤其是考虑到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俄中两国如果继续使用美元结算,将对双方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此,奥斯特洛夫斯基呼吁俄中两国政府相关部门和银行加强合作,早日制定有关政策。
  据悉,中俄双方早在2003年就在边境口岸黑龙江省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启动边境贸易银行结算试点工作。中国银行黑河分行与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东方快捷开放式股份商业银行签署协议,启动了中俄贸易本币结算业务。
  “由于不再需要通过第三国转汇,企业资金结算速度得到提高,结算经营成本得以降低;而且当日清算可以使企业避免因汇率波动造成损失,保障了资金安全。”庞昌伟说,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交易在中俄两国边贸往来中占据了很大比重,中俄货币成为结算币种,并纳入国际收支及贸易核销范畴,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边贸业务奠定政策基础。
  此外,能源合作的不断深入还必将推动中俄双方在能源机械、民用航材、家电电子、运输工具、矿山机械等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改善双边贸易结构。
  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向记者表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正在对全球经济乃至国际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能源、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加强中俄能源合作,从而进一步稳固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捍卫两国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稿件
· 中俄能源合作再拓新路 2008-10-29
· 瑞士的清洁能源之道[图] 2008-10-29
· 奥运会跳水冠军吴敏霞成“清洁能源汽车大使” 2008-10-29
· 赵希近日表示:我国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2008-10-28
· "中华第一吊"效力国家重大能源原材料建设 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