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受益最大的是种养业的农民,最敏感的是城市中低收入者。
近日,记者在就物价问题采访部分地方基层干部、农民、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有关专家时了解到,2007年以来,食品、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给不同收入群体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其中受益最大的是从事种养业的农民,对物价上涨最敏感的是城市中低收入者。有关专家认为,应正确认识物价上涨的形势,统筹抓好稳定市场物价、提高居民收入、保障困难群体三件大事,合理缩小收入差距,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
物价上涨带来收入分配微观“变局”
尽管此次物价上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格局,但带来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多年来处于收入分配末端的农民增收幅度较大。从采访的情况看,无论种植油葵、玉米,还是从事养殖业,过去农民种养赔钱或微利的局面在改变,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使从事种养业的农民有了赚钱感觉。 近日,记者深入山东、四川等生猪养殖重点地区采访时了解到,此次猪肉价格上涨受益最大的是生猪养殖户,一些养殖户补上了前些年养猪赔钱的“亏空”。山东省肥城市老城镇罗窑村的几位养猪户通过仔细算账向记者交底:“尽管饲料价格上涨不少,但养一头猪现在可以赚600元至700元。”食用油价格上涨同样使种植花生和其他油料作物的农民受益,像花生的收购价格翻了一倍左右。牛奶价格上涨使我国奶牛饲养业正在摆脱“杀牛屠犊”的阴影。内蒙古一家知名乳业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2007年8月份之前牛奶收购价每公斤为1.83元,春节前全国不同的省区收奶价格已涨到每公斤2.3元到4元。 记者采访时发现,对于此次涨价,收入较高如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反应并不敏感,但收入在3000元以下尤其是困难人群反应比较敏感,收入越低的人群反应越强烈,而且涨价确实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专家们认为,不同人群对涨价“敏感度”不同,折射出目前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因此政府一定要从收入分配层面更多地考虑中低收入者的利益。 采访中,不同收入阶层的人都希望未来收入能有所增长,尤其是工薪收入者希望能有与物价上涨水平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普通工薪收入者尤其是在私企就业的普通员工和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变动不大,这类人群对物价上涨抱怨较大。
从收入分配层面看涨价的利与弊
2007年12月,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猪肉价格上涨真正能使农民受益,我觉得这个结果是公平的。”许多专家认为,多年来农畜产品价格一直在低位运行,农民增收难成为困扰农业发展的“痼疾”。此次粮油、食品价格的上涨使从事种养业的农民从中增收,这是涨价利益重新分配的积极一面。 近年来,由于种养业效益低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采访中专家们谈到,从收入分配角度来分析,粮油、食品价格的上涨使多年来处于收入末端的农民受益,可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另外,由于近年来城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涨价对大部分人来说暂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对城市中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群体来说影响最大。从支出结构看,购买粮油、食品和其他日用品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主项,物价上涨客观上拉大了城市内部收入差距。 从记者采访的情况看,目前从事食用油、牛奶、肉食品等加工的企业总体上没有从涨价中得到更多的利润;一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如交通、液化气、电力等垄断企业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下,利润空间有所缩小,正从暴利趋向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
应对物价上涨 政府要抓好三件大事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市长杜梓说:“春节期间国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政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可以通过适当的调控手段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实现社会和谐。”采访中,无论是普通群众、基层干部,还是加工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都对临时价格干预政策表示赞同和理解,认为当前在控稳物价的同时,应研究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抓好困难群众生活保障等工作: 其一、在调控物价上,重点做好稳定市场的工作。由于市场价格作用,经过一个周期,粮油、肉食品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国家应保证农畜产品有一个合理的市场价位,保证农民从种养业中获利。杜梓说:“政府应重视‘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规划和建设一批粮油、肉食品、蔬菜基地建设,这对稳定和调控市场非常重要。”同时,打压一些“非市场”的涨价因素,整顿市场流通秩序,打击囤积居奇、跟风涨价等不法行为。纵观这一轮涨价,一些市场竞争非常充分的行业价格起伏较为理性,因此应进一步打破垄断尤其是行政性垄断。 其二、不断促进广大劳动者作为基本生活手段的工资性收入在经济增长中稳定提高。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70%左右,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抓紧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增长要与物价上涨的幅度同步;要改变目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太低的现状,制定与物价上涨相适应的动态的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劳动执法监察,使劳动法由“软法”变为“硬法”;要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提供平等的劳动和进城待遇,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其三、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覆盖面并根据物价水平提高保障标准,保证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财政部财政科研所所长贾康等专家认为,今后政府应在基础医疗、基础教育、基础住房等方面的公共产品的提供上增加投入。换言之,就是要为穷者托底,使穷人享有尽可能多的基础公共产品,不至于因贫辍学、辍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说,提高居民收入是应对物价上涨最有效的办法,“提高收入有三个办法,一是提高税收起征点让利于民,起征点不妨提到5000元,这样可保证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提高;二是扩大公共产品的相应增长,现在什么都花钱,相应来说收入就低了;三是提高最低收入保障标准,这样也可促使劳动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适当增加一些工资。这三个办法是相互统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