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出口形势的转变以及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使中国钢铁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在1月30日召开的行业信息发布会说。他表示,在铁矿石等钢铁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国家对钢材出口限制愈加严格的双重因素作用下,钢铁企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钢铁出口明显回落
本次发布会透露,与2006年同期比较,2007年上半年钢铁出口增长179.6%,而下半年增长速度回落到1.22%。第四季度净粗钢出口呈负增长,同比减少331.19万吨,降幅24.46%。 自2007年4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出台降低出口退税率和加征出口关税措施。进入9月份以来,钢材出口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与此同时,我国钢材在欧盟和美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例也越来越多,出口贸易环境持续恶化。 罗冰生认为,考虑到调控措施在2008年将继续发挥政策效应,加上钢铁产品国际贸易争端带来的不利影响,出口负增长趋势将延续到2008年。
成本暴涨压力明显
“由于铁矿石以及海运费的大幅上升,加上煤焦、电费涨价的影响,中国钢铁业也逐步进入高成本时期。”罗冰生告诉记者。据了解,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综合平均采购成本1179.25元/吨,比2006年同期上涨571.87元/吨,涨幅达94.15%。而2007年12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比2006年同期上升31.05%。 随着铁矿石谈判进入第二轮正式谈判,业内人士普遍预期明年铁矿石进口价格还将大幅上涨,海运费也难以迅速回落。“这些都给钢铁企业带来了持续的成本上升压力。”罗冰生说。 受成本压力影响,大中型企业盈利水平呈逐月下降趋势。中国钢铁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大中型钢铁企业2007年3月份平均销售利润率为9.65%,10月份降至6.04%,12月份下降至5.63%,创今年以来最低水平。
结构调整与优化为当务之急
罗冰生指出,随着钢铁产能大量释放,出口量持续下降,国内钢材价格却随着竞争加剧而上涨缓慢。市场销售的压力将迫使企业考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消化生产成本的上升,提高钢铁企业竞争实力。据罗冰生介绍,目前钢铁产业集中度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7年产钢最多的十家大企业集团粗钢产量合计17996.94万吨,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为36.79%,比2006年没有提高,反而下降0.78个百分点。 罗冰生特别强调,除了企业要由总量增加转向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以外,还应该大力推进跨省市、跨地区、跨所有制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级钢铁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