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日,75岁的老人何沛昌(左)由于身体不好,无法到村里领养老金,浙江省余姚市委书记王永康(右)步行来到何家,把养老金存折交到了何沛昌手中。新华社记者:王小川
摄 |
|
1月1日,市民在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该服务中心为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效解决了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华社记者:王鹏
摄 | 编者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说,这为真正改善民生提出了具体目标。在2008年到来之际,我们请有关专家对各界读者高度关注的民生重点话题,做一些解析。
物价可能出现拐点
提示:去年1至11月份累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同比上涨4.6%。11月份,CPI同比上涨6.9%,更是创下了1996年来的历史新高。今年的物价走势会怎样?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综合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分析,“现在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的状况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不过,随着今年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商品供给充裕,国家财力充裕,宏观调控经验日益丰富,“防止价格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是可能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也认为,CPI的拐点应该在2008年出现。首先,现在涨价比较多的肉、禽、蛋的价格,随着供给的增加,从2008年二季度以后涨幅应会明显的下降。其次,大部分的工业消费指数价格,以及很多其他的和人们生活相关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并没有大幅度的上涨,而且有的价格是在下降的。比如数码相机、MP3、MP4等价格基本是不涨的,有的款式在更新,价格却可能在下降。此外,轿车的价格没有比上年更高,很多和去年相同款式的轿车销售价格在下降。
推进住房保障政策的关键年
提示:刚刚走过的2007年可谓是住房保障政策频出的一年,国务院从中央层面出台了住房保障的纲领性文件——《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建设部在去年11月份分别出台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可以说从中央到部委,都已经对住房保障政策作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文件。今年该是见成效之年。
“2008年对于住房保障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开局之年,也是至为关键之年。”北京房产中介链家地产副总经理金育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国务院的角度,确立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纲领性文件,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以及真正建立保障住房体系的决心。”金育松分析认为,能否促使5年内经济适用房贷款政策出现调整并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还需要相关细则的配套跟进,尤其是现有经济适用房的交易规则界定细则将会成决定市场波动幅度是大是小的标尺。 对于这种观点,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赞同。他们认为,2008年是贯彻落实中央住房保障政策至为关键的一年,相关配套细则的跟进和落实尤为重要。同时需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交纳土地收益的比例确定问题;其二,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衡量标准;其三,对于满5年的经济适用房,政府优先回购的前提和具体操作方式等都需要事先明确。
新医改方案轮廓已现,药价可望下降
提示: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反映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同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要政府加大卫生投入、加快发展社区卫生、降低医药费用三大要点,大体勾勒出了中国新医改方案的轮廓。
为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因为利润空间的缩小,一些廉价常用药渐渐退出市场已成事实。针对这一现象,卫生部要求加强药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建立国家基本药品库,确保有效的廉价常用药的流通和应用。同时要求医生不要一味追求开新药,而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多开常用药。医院要坚持合理检查、因病施治、合理收费。医生要为患者精打细算,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医用耗材,尽量降低病人费用。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陶驷驹认为:“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需要有一个比较过硬的措施,这次医改报告提出把医和药分开,不再靠药养医,是比较好的。”人大代表崔富华特别提出,应该在生产名牌好药的同时,再生产一些价廉高效的普通药品,让老百姓可以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可适当考虑通过给生产好药的厂家一定任务生产普通药品,或者给生产普通药品的厂家补贴来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也透露,为实现十七大作出的医疗服务“价廉”的目标,我国拟采取4
项措施以降低药品价格:第一,研究制定药品出厂价格,把出厂价格做实,并把价格明示,印在外包装上;第二,鼓励批发行业和企业竞争,实现在出厂价基础上加5%至7%的批发环节差率的目标;第三,医院和零售药店销售药品实行零差率,改按处方收取药事费;第四,报销的药品按照仿制药品价格报销,专利药的价格高出仿制药的价格部分由患者自付。
西部贫困地区就业难题有望解决
提示:与住房保障问题相同,就业问题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专家认为,未来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就业之关键。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雷明教授说,在广大的西部贫困地区,就业问题有着不同于东部的特殊背景和特点。一方面,这里经济类型单一,存在着大量在简单生产上循环利用的低素质的劳动力,与东部、中部地区相比较,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该地区劳动力市场发育缓慢,各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无法就地消化,就业压力沉重,就业矛盾突出。探索其就业之路是不能回避的难题。 雷明告诉记者,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通过调整城乡结构、推行城镇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改善就业现状、刺激就业需求,解决地区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乡镇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农村工业吸纳就业者的能力已明显减弱,而需要从农村转移出去的剩余劳动力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我们发现,城镇化落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实施城镇化战略,是西部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口压力与土地承载力之间矛盾的重要措施,为推动农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视点”。 不过实施城镇化策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了城镇,必将给已经十分严峻的城镇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而城镇的就业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从解决城镇就业的角度出发,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产生就业需求、解决就业问题的首要要求,但是,经济增长不仅有数量的问题,还有质量的问题。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方式。
背景链接
七项建议惠农强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向记者表示,尽管这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变化之深刻、发展速度之快,是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但是按照中央的要求,“三农”工作必须立足于全局、立足于长远,谋划大的政策举措。 一是稳市场。确保农产品供给充裕和农产品市场稳定,这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待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问题,要兼顾农民和市民利益,妥善处理好农民增收和市民支出有所增加这对矛盾,坚持政府对农产品市场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平抑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二是强基础。韩俊说,在当前农业发展出现重要阶段性变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在良种、农田水利、农技推广、质量安全体系、农机化、流通基础设施、信息服务体系、政策性保险、规模化养殖方式等方面增加对现代农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重民生。在农村饮水、道路、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职业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困难群众利益保护等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县乡财政困难,农村低收入人口比重大,生产生活环境差,饮水困难问题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农村社会事业欠账较多,需要制定更有力的扶持政策。 四是抓维权。新时期,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在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焦点。 五是推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使农民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制。 六是增投入。不能满足于在增加投入上一项一项地要钱,或每个部门都兼顾地要钱,要着眼于提出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政策举措。如发行支农特别国债或特别政策性金融债券;建立农村中长期信贷制度;出台化解农村债务的一揽子政策。 七是促协调。借政府换届和政府机构改革,应当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并要求全国成立名称统一、机构统一、职能统一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