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前景继续看好,预计中国2007年GDP增长率为11.3%,2008年则为10.8%;近期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 报告同时强调,中国通货膨胀上升的风险有所增加,抑制贸易盈余扩大应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
2007年GDP的增长率预计为11.3%
世界银行表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在国际方面,没有迹象表明成本压力在削弱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国内方面,经济前景继续保持强劲:利润和信贷高速增长,因而投资很可能继续大幅扩展。在收入快速增长的支持下,消费增长预计将保持稳定。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中国2007年GDP的增长率为11.3%,2008年为10.8%,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会温和地放缓。从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消费者物价指数会逐渐降低。 世界银行同时强调,迄今为止,中国经济本身没有产生什么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如果经济继续以近期的速度增长,需求和价格的压力可能上升。 目前,价格上涨仅限于食品。由于中国在食品方面的开支占消费总额的比例很大,以至于在考虑货币政策选择的时候不能忽略它。而且,主要商品通胀率的上升可能会推动人们对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预期。因此,如何制定政策以防止食品价格上涨,并经由工资和其他物价上涨所形成的第二轮通胀效应是很重要的。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直接影响有限
世界银行在报告中指出,美国的次贷问题引发的动荡很可能影响世界经济的增长。这种影响的主要途径很可能是通过美国在消费和住宅方面的支出,同时世界范围内的贷款成本可能会上升。 美国次贷问题目前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很可能是有限的。这种影响通过三种可能的渠道:持有海外证券的中国金融机构的损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向中国市场的传导,以及金融市场动荡的经济后果所造成的影响。中国金融机构对次贷市场的敞口似乎有限。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均公布了它们对次级抵押贷款的敞口,合计约为120亿美元。然而对美国抵押贷款的大部分敞口很可能在于中国的国际储备。 美国一家银行(Wachovia)根据来自美国财政部2006年的数据认为,中国对美国抵押贷款总的敞口约为2500亿美元这一数量级。然而,除了小部分之外,都是高信用品质的所谓的机构债。中国本身的金融市场相对没怎么受到此次金融动荡的影响。“因此,除非金融恐慌带来进一步的影响,彼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很可能是主要通过美国和其他地方经济方面的影响。” 世界银行认为,近期发生的金融市场动荡可能最终会影响到中国经济,但是中国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吸收这种冲击。世界银行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季报》的主要作者高路易说:“中国处于有利地位应对全球增长放缓可能产生的冲击。全球经济适度放缓将会实际上减轻决策者对整体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贸易盈余的担心。同时,中国的宏观经济强势地位为在必要时调整国内政策态势提供了空间。”
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抑制贸易盈余
世界银行同时提醒说,解决外部失衡仍然是中国主要的宏观经济任务问题。尽管目前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需求和价格压力,但非常强劲的增长具有最终超过供给增长的风险。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抑制贸易盈余,而实际汇率升值是最为明显的政策工具。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幅度超过预期产生更大负面影响的话,减少外贸不平衡可能会成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报告指出,尽管减少外部失衡所需要的实际汇率升值,原则上可以通过提高国内的价格水平而得以实现,但名义汇率升值可以更快地实现这一点,而且可以减轻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不管汇率升值速度如何,加大汇率的弹性以及强化外汇监管将会抑制资本流入,尤其是短期的资本流入。 世界银行表示,对于高额贸易盈余和国际收支盈余,政府的应对措施一直是着重于放开资本项下资本流出的措施。但是,由于中国市场的资本高增长和高回报,不大可能发生净资本流出的规模和巨额经常项目顺差处于同一数量级的情况。而且,从以前发生的新兴市场危机得到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在汇率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及金融体系改革已经取得进展之前,不要实行资本账户自由化。在现阶段,有控制的开放,如实施QDII方案和走出国门的激励措施,比全面开放资本账户更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