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洋大豆”的滚滚涌入,我国部分从事大豆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推广以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始联合起来,成立大豆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进而保护我国的民族大豆产业。5月19日,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正式成立了大豆协会。而在此前的3月底,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已经在北京正式成立。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成立是一大进步,农民盼望国家有为种豆农民说话的地方。有了大豆产业协会后,对农民了解大豆信息肯定有帮助,可是协会会员绝大多数来自加工企业,不知会不会有人替我们这些种大豆的人说话?”虽然亲身参加了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成立大会,但黑龙江省黑河市四家子乡农民何树文仍然有些疑惑。
我国大豆产业面临跨国公司“围剿”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是目前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在1994-1995粮食年度之前,我国一直是传统的大豆出口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大豆及其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1995-1996粮食年度,我国首次从大豆净出口国变成大豆净进口国。 外资大举进入并控制我国大豆加工业是从2004年开始的。当年,我国主要大豆加工企业因对国际市场判断有误,高价进口的大豆尚未到岸即跌去1000多元/吨,损失惨重。而外资却借机大规模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目前已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 这些跨国粮商逐步垄断了我国大豆的进口,使国外大豆源源不断进入我国,进而将我国本土大豆逐渐排挤出油脂企业的采购单。从1996年后的10年间,我国大豆年度进口量从269.5万吨增加到2800多万吨,增长10倍还多,远远超过国产大豆的年产量。预计2006-2007粮食年度,我国大豆进口总量将会达到3100万吨。 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是目前国内完全独资并能与跨国公司抗衡的唯一民族大豆加工企业。集团经营部的一位负责人说,跨国公司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即要全面控制我国的大豆产业链。这种战略意图首先体现在垄断采购环节上。国外生产大豆的农场主几乎都与这些跨国公司及其代理商签有订单,我们即使能够采购到货源,也无法发运,因为港口也控制在这些跨国公司手中。其次体现在交易上。目前国内大豆交易价格都跟着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即CBOT的期货价格走,国内企业购买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也要用CBOT的定价方式,手握粮源的跨国公司很容易进行干预,引导大豆期价的形成。第三是体现在大豆加工上。由于外资已经控制了我国大部分大豆压榨能力,这种局面目前已经很明朗了。最后是体现在产品销售上。有了前面的三层垄断,这些跨国公司在交易上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国内企业根本无力抗衡。 在进口大豆和跨国公司的双重挤压下,我国大豆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出现迅速萎缩。据黑龙江省农委汇总分析,2006年这个省大豆种植面积为5905万亩,比上年减少了416万亩。预计今年大豆面积将降到5300万亩以下,再减少600万亩左右。
基层“大豆协会”生存艰难
为保护我国民族大豆产业,一些地方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组建大豆协会,对当地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统一收购和销售大豆。这一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由于其他方面许多政策不配套,基层“大豆协会”目前生存艰难。 2004年,身为公司老板的李明刚发起成立的我国首家大豆协会——黑龙江省黑河市大豆协会,拥有22家法人会员、1500名农民会员,另有两个会员村,规模可谓不小。但几年下来,伴随着国内大豆产业的一路下滑,会长李明刚有一肚子的困惑和无奈。 李明刚说:“目前协会发展遇到了瓶颈,一年20万元的协会运转费用主要靠我自己的公司支撑。去年为保护会员的利益,我以较高的价格收了一批大豆,结果市场价格下跌,我赔了100多万元。为帮助会员和农民挽回损失,协会派人到北京去打官司,花费30多万元。类似这样的风险和支出都是我自己在扛着。总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我下一步准备把协会变更一下性质,由社团改为农村经济组织,这样我们就有了经营职能,在应对风险上也好采取更多的办法。” 黑河市大豆种植大户何树文说,如果政府和大豆协会组织利用电视台等媒体经常播放大豆信息、服务农民,大豆生产和销售就会有好的变化。黑河地区有大豆协会,对农民也有帮助。但总的说来,这些协会离农民还是比较远。 面对我国大豆产业的现状,李明刚认为,美国对大豆协会的支持很完善,有严密的体系,我国在这方面差得太多了。现在我们虽然左右不了国际大豆行情,但可以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先给农民种植大豆上保险,用保险担保从银行贷款,再用贷款给农民买生产资料,秋收后将大豆在大连期货市场做套期保值,锁定收益,这样“一条龙”下来,农民的收益有了,银行的贷款也没有风险。今年,黑河市大豆协会计划再多办一些培训班,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市场和期货,教会农民自己根据期货行情卖大豆,或者我们与农民签订价格合同共同参与期货做套保,超过合同部分的收益再分成。
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增收成为热门话题
随着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和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成立,许多人开始对中国大豆产业重振雄风充满了期待。业内人士认为,一个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不是成立几个组织就能决定得了的事,关键要看这个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保护我国大豆产业还需要多方合力,并不是几个大豆协会能做得了的。 国内知名大豆市场问题研究专家刘日说,农民、大豆企业和市场人士都感到中国大豆产业协会的成立是一个好的举动和信号。但在中国,诸如大豆产业协会这样的社会组织,目前并没有成为社会架构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力量。一些代表农民利益的协会,因为农民过于分散、生产规模狭小、参与市场能力弱等因素,难以将农民组织起来并且代表农民利益。国际经验表明,没有强有力的农民协会组织,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很容易被忽视。所以,中国的农民协会组织发展,不仅是一个简单的体制问题,还是一个漫长的社会认知过程。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的专家表示,目前外资已占有中国油脂70%多的市场份额,大豆产业的外资控制和垄断已经十分明显。而这些大型外资垄断企业,这次并没有加入到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中来。中国大豆加工产业被外资垄断后,保护大豆种植业是个严峻问题。这种现状,绝对不是成立大豆协会就能解决的。协会组织要想发挥作用,不是集体对外采购等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将农民组织起来,让他们积极种大豆并能卖出好价格。 在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黑河市,市农委副主任李维波和几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一是对大豆主产区国家应通盘考虑、制定总体规划,建立非转基因大豆保护区;二是国家在补贴上对大豆主产区进行重点倾斜;三是对大豆出台最低收购价政策,建立国家大豆储备,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收益;四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对接。 大连商品交易所信息部的研究人员表示,保护国内大豆产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我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各环节比较分散,组织化程度低,阻碍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大豆产业协会可使更多的豆农和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利用期货市场,提高农民收益,保护大豆产业。目前,一些地方都成立了大豆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利用期货市场避险增收已经成为东北豆农的热门话题。在农民协会组织的影响下,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懂得,利用市场机制才能保证种豆收益,而进入市场就要有一定的组织规模和资金实力。联合起来成立大豆协会、合作社等中介经济组织,是目前豆农实现增收、产业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