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1-03 本报记者:周健伟 刘泉龙 孙英威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有“全国造林模范县”之称的黑龙江省拜泉县,26年坚持不懈发展生态农业,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到123万亩,农田防护林活立木蓄积达450万立方米,其中成熟林、过熟林360万立方米,但由于受采伐指标限制,这些成、过熟林木不能及时采伐利用,病腐林木大量增多,经济损失巨大。当地群众反映说,造林贡献越大,吃亏越大。
从1981年开始,拜泉县投入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重点建设护田林、护路林、护村林。在“全国绿化标兵”、原县委书记王树清的带领下,年均造林10万亩以上,20多年来共营造防护林带1.1万多条,构成农田防护林网格10629个。这个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百佳县、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
然而,记者近日在这个县采访时了解到,全县干部群众被成熟林、过熟林难以采伐而困扰。县林业局副局长崔凤军算了这样一笔账:全县现有成、过熟林360万立方米,而国家林业部门每年下达到县里的采伐计划指标仅为一万至两万立方米,远远不够。因不能及时采伐,全县病腐林木年损失达3000多万元,给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按照每年10万立方米下达采伐指标,至少也要伐30年,到后来树木也就站着死去了,枯死的树木也没有采伐价值了。
据调查,拜泉县当时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集中时间、短时期内营造了大量的杨树,由于杨树的寿命为25至30年,现在大多数树龄达到27年,是采伐的最佳时期,而且目前市场售价每立方米在500元以上。眼看着凝聚全县人民几十年心血的“绿色银行”取不出钱,林木大量枯死,干部群众心急如焚。
拜泉县拜泉镇镇郊村村支书刘清林告诉记者,全村现有24万棵胸径30公分以上的杨树,2006年好不容易争取到了采伐指标,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同意采伐成、过熟林木4400棵,通过公开竞价销售,平均每棵树卖了174元,总收入75万元。根据村民意见,村里将卖树钱修建了乡村水泥道路九公里。村民栽树27年第一次从“绿色银行”里见到了收益。他说,全村现有成、过熟林木四万多株,还能收入近400万元。现在,村里已营造接班林30万株,其中大部分是高质量的樟子松,有的长到一人多高,已经具备了梯次采伐第一代杨树林网的条件。
据了解,1996年以来,拜泉县针对早期营造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各树种进入成熟阶段的实际,为实现防护林功能不减、效益递增和体系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全县统一规划,按照梯次结构营造第二代接班林带,达到更新造林的目的。2001年以来,全县共营造针叶树种林带8600条共11万亩,80%的防护林带都有了接班林。
记者在黑龙江省龙江县、大庆市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类似拜泉县这样因受采伐指标限制、防护林带树龄到期而不能采伐的造林大县,普遍存在守着“绿色银行”取不出钱的现象。龙江县现有人工造林面积100万亩,其中成、过熟林40万亩,每年枯死量为15%至20%,每年损失六万多立方米的木材,价值达300多万元,而国家每年下达的采伐指标仅3000至5000立方米。2001年,龙江县曾发生一场旱灾,造成、过熟林木枯死,当年损失木材八万立方米。大庆市肇州县上世纪70年代初营造的防护林大量进入更新期,成、过熟林面积在10万亩以上,木材蓄积60多万立方米。但是“十一五”期间,国家核定给这个县的年度采伐计划指标仅为两万立方米,以此推算,需30年才能完成更新。
大庆市林业局副局长苏贵林说,国家在下达林木采伐指标时,应按树种、树龄确定,如超过树龄年限可适当放宽采伐指标。针对采伐指标少,矛盾突出的现状,大庆市近两年把下达采伐指标当作奖励政策,采取了“三公开”“四优先”的办法,促进了防护林更新改造,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做法值得借鉴。“三公开”即公开采伐指标、审批程序、审批结果;“四优先”指同样的林木,病腐木优先采伐,树龄长的优先采伐,有接班林的优先采伐,区域植被林木覆盖率高的优先采伐。苏贵林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根据有林面积的多少和成、过熟林面积的比重,根据生态效益动态平衡,林木梯次采伐更新的原则,科学合理下达采伐限额指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