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各地的楼市表现相仿,3月全国土地市场的供求活跃度也明显提高。昨天,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最新统计显示,上月全国70个重点城市共推出土地1073宗,环比增加35%,同比增加74%;共成交土地1049宗,环比增加65%,同比增加111%;而土地调控的效果也有所显露,继2月土地价格下调后,3月成交地块的楼面地价进一步下降。
土地供求基本平衡
据介绍,3月70个重点城市共供应土地6495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4%,同比增加118%。其中,住宅类用地(含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413宗,环比增加33%,同比增加179%;供应面积3703万平方米,环比增加71%,同比增加279%。
同时,7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6487万平方米,环比增加65%,同比增加207%。其中,住宅类用地成交384宗,环比增加65%,同比增加251%;成交面积3342万平方米,环比增加59%,同比增加354%。
而70个城市平均楼面地价143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31%,其中住宅用地平均楼面地价1868元/平方米,环比下跌20%。具体城市而言,除北京住宅用地成交均价和溢价水平明显上涨以外,上海、成都等地住宅用地成交价格都有所下跌。此外,广州、东莞、合肥、长春等城市均有商业用地流拍现象。
开发商圈地速度或放缓
在业内看来,面对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竞买保证金不得低于出让最低价的20%、5成地价款必须1个月内交清、剩余地价款在1年内交清、一旦开发商囤地或未如期竣工将在一定时间内不得再拿地等“拿地新政”,恐怕今年开发商在土地市场激情难显。
“最新的买地规则,出发点是规范土地市场的运行秩序、抑制开发商的非理性拿地行为,同时督促开发商加紧施工、对缓解楼市的供需矛盾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世联地产市场研究部研究员张聚峰表示。
而撇去对楼市格局的间接影响,从开发商自身利益来看,无疑也是遭到了一记“当头棒喝”。“现在除了钱要多交,时间也压得较紧,我想对开发商来说,无论大小,以后拿地都会‘掂量’许多条件。开发商拿地都是各取所需,往往大企业拼大项目、小企业争小地块,在选择方面的变化还不会太大,但由于资金‘门槛’加高,房企不会再轻易选择高价飚地、四处落子。”上海一家非上市房企的高层向记者直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