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2月CPI同比上涨2.7%,比1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和居住价格上涨对CPI的贡献率达到91%。 对此,多数基金认为,2月CPI的涨幅超预期短期内不会导致加息。国投瑞银基金表示,总体来看,2月份CPI回升幅度超预期主要还是由食品价格推动,而春节和天气等季节性因素是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根据农业部的数据,3月份第1周的农产品批发价格环比已出现回落,预计随着天气转暖,食品价格主要是蔬菜和肉类价格将进一步回落,3月份CPI的同比涨幅有望有所收窄。单就2月份CPI数据而言,还难以得出通胀压力明显上升的结论,不至于导致央行采取加息等较为严厉的调控手段,对于通胀压力判断,还需要结合3月份以后的数据进一步观察。 大成基金则认为,2.7%的同比升幅不算高,并预期3、4月份CPI会略低于3%。从该数据看,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政策基调仍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同时将根据经济的短期走势判断保持其灵活性。 中欧基金也表示,2月CPI增速大幅超过前期市场预期,其中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程度超预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场对于通胀情况和未来调控政策的担忧,但从目前各项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加息时机尚不成熟。 不过,也有不少基金认为,更为严厉的调控政策正在渐行渐近。交银施罗德基金表示,虽然1-2月的数据符合之前对经济前高后低的判断,但是经济复苏的强度超出了预期,同时物价的涨幅也超过了预期,预计这样高增长的态势如果继续维持,通胀的压力将会显著增大,国家调控政策的继续出台也可能会更多。 汇丰晋信也表示,2月CPI同比增长2.7%使得实际存款利率已经转负,这意味着当前通胀上行的主要因素并不仅仅是银行今年新发放的信贷,而更多的是受到去年货币超发的影响。由于出口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快速复苏,去年投放的天量信贷已经逐步转入平常百姓的储蓄账户,在这一形势下,仅仅盯住信贷规模的数量调控可能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后期来看,如果居民储蓄账户继续活化,可能会导致较大规模的通胀上行,价格调控的必要性上升,加息等银根紧缩的可能性在不断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