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去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英国许多行业现状不佳,风声鹤唳。然而最近英国公布的一项统计调查却显示,在去年,英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的观众人数不减反增,很是风景这边独好。 英国“最吸引观众名胜协会”近日公布,在2008年,参观人数最多的10个英国名胜主要在伦敦,分别是:大英博物馆593万、泰特现代美术馆486万、国家美术馆438万、自然历史博物馆370万、科学博物馆271万、伦敦塔216万、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207万、国家海洋博物馆205万、国家肖像美术馆184万、圣保罗大教堂169万。其中除了英国最早、逸闻趣事最多的王宫伦敦塔和圣保罗大教堂外,其余全部是博物馆和美术馆,大英博物馆已连续两年位居参观人数排行榜榜首。 去年参观文化名胜的观众总数超过了2007年。在这10个名胜中,观众人数下降的只有两家。其中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观众人数下降15%。这是因为该馆2007年举办的服饰等展览更贴近大众文化,大受欢迎,再加上该馆2008年的展览学术味道浓一些,观众人数下降势所必然。泰特现代美术馆观众人数则下降6%。其他8家名胜机构的观众人数年度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大英博物馆增加了9.5%,伦敦塔增加了9.6%,国家肖像美术馆增加了15%,国家海洋博物馆增加最多,达到21%。全国超过一半的文化场所通过出售纪念品和餐饮等服务都增加了收入。 在伦敦之外,利物浦因为是“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文化场所观众也很可观。该市的7个国家博物馆共吸引了270万观众,人数比7年前增加了4倍多,其中有3家博物馆的观众人数年度同比增加超过了50%。 在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形势下,文化娱乐场所受捧的现象成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讲,英国有浓厚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文化土壤,这是一个博物馆比教堂多的国家,进博物馆、美术馆、历史文化遗迹,是很多人与生俱来所受熏陶养成的积习,是生活的一个部分。 在上个世纪撒切尔执政时期,提倡市场化和私有化。博物馆等大小文化场所开始收门票,英国人进博物馆的兴致一度受挫。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后,改弦更张,政府对文化事业增加经费,各大博物馆恢复免票,参观博物馆的传统在社会上又开始升温。近年来,英国政府也注意在老工业城市投资文化建设,以文化给老城市注入新活力,修缮一新的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在上述10个最吸引观众的名胜中,除伦敦塔门票较贵和圣保罗大教堂收门票外,其余8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均不收门票。这些文化场所只在入口处置放一附带说明的捐款箱,观众是否愿意掏钱、掏多少钱,都随观众意愿,没有丝毫的强制性。据记者观察,尽管捐款箱中现金不少,但多数观众都是直进直出。免票效应对吸引观众的作用是明显的,在经济不景气、工作和收入预期不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始于去年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还给英国的博物馆等名胜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刺激因素,那就是英镑在外汇市场上急剧贬值。半年来英镑的汇率下降了约三分之一,如英镑对人民币的汇率由1英镑兑换15元下跌至不到10元。因此,英国人去年减少了出国旅游,代之以国内度假,到英国旅游的外国人也增加了,去博物馆等文化名胜参观的人数自然也增加了。 在“最吸引观众名胜协会”进行的2009年观众人数展望调查中,有44%的名胜机构相信不会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更有18%的名胜机构认为观众会更多。在经济、就业和收入形势黯淡的今天,文化业却如此受青睐,正像英国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