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产业新政:民间资本全面介入
    2008-09-08    作者:申剑丽    来源:市场报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该项目与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项目一起,成为今后10至15年国家中长期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在8月份中科院系统一次转基因科学与政策的公开研讨会上介绍,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企业的参与,无论产业的上游和下游。

  转基因作物的应用,在于人口压力与粮食安全的大背景考虑。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介绍,到202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要达到6.3亿吨才能满足农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粮食产量为5亿吨,唯一的办法只能是提高单产。
  有专家认为,解决粮食问题要靠大的科技举措,要靠生物技术,靠转基因。
  近年转基因技术在全球应用大幅增长,从种植面积看,全球64%的大豆来自转基因,43%的棉花、24%的玉米、20%的油菜来自该技术,“ISAAA(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预计到2015年达到2亿公顷,比现在多一倍。”黄大昉介绍。
  7月份,国家刚刚批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目标是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
  与以往项目不尽相同,政府还希望在这个项目推进的具体过程中,更多与企业和社会实体合作,为今后的产业化打基础。
  黄大昉称,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具体推进,由农业部牵头,科技部等12个部门参与,今后的研制过程,很可能一半政府投入,一半社会投资。黄坦言,中国的转基因产业链条尚需培育。“跟国外由大公司带动技术发展不同,我国主要是政府投入,技术成熟后企业再参与进来,目前除两三个大公司外,真正参与转基因研发的农业公司并不多”。
  黄大昉称,今后可以让企业前置参与,让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参与进来,让转基因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示范性,从早期到后期的磨合,也更利于产业链的培植和发展。
  “考虑到公司的风险控制,在基础研究阶段一般不会大量投入资本,我们完全可以商谈其可以接受的形式,包括购买专利等等。等到基因作物成功后,还可以通过转化植株的方式合作”。
  他介绍,此前在基础研究阶段,他们就与国外某公司在国内合作建立了研究中心;与先锋公司也在上游进行过合作,“我们所得到的植酸酶玉米,给了它一定份额”。
  日前科技部已经表态,刚刚批准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除涉及国家重大安全的项目外,一些民间项目要部分解密,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及时对地方政府、企业和公众公开。

  相关稿件
· 阿联酋媒体:海合会成员国慎对转基因食品 2008-08-28
· 法国:为转基因作物产销开启一道“门缝” 2008-04-11
· 基因安全新科技能否为转基因农业“松绑” 2008-03-31
· 2008年法国将暂停种植MON810型转基因玉米 2008-01-21
· 美国:暂时不会就转基因产品争端制裁欧盟 200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