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22 作者:韩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
|
|
7月15日,一则消息让所有中国钢铁企业普遍"受伤"。消息人士透露,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和力拓公司与欧洲钢厂达成今年度铁矿石涨幅71%的合同价格,所接受的价格涨幅远低于其刚刚与亚洲钢企达成的96.5%涨幅。
此前,中国钢企代言人曾响当当地高调发言,"我们绝不允许在铁矿石谈判中,出现专门针对中国钢厂的中国价格。"当欧洲钢厂与澳方现在达成低于中国涨幅的协议时,意味着这个底线已被击穿。
尽管中国钢企可以在道义上指责,力拓、必和必拓在欧洲钢企和亚洲钢企之间搞言而无信的"双重标准",表达对谈判结果不公平的愤怒,甚至斥责两大铁矿石企业在铁矿石供应领域滥用自己的优势地位,但不能不承认世界最大的铁矿石需求国没有价格话语权这个铁的现实。
当然,也有观点认为需求高企原本就"矮化"了需求方的谈判地位。比如,中国的钢产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3000万吨,发展到2007年4.89亿吨的天文数字,直接导致了铁矿石供应紧张,中国钢厂只能接受大幅涨价,别无选择。
然而,当中国钢企与铁矿石卖家"唇枪舌剑"谈判时,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安赛乐米塔尔,却早在今年2月份就从铁矿石超级卖家手中获得了71%的低涨价。这一定程度说明,最大钢产量国没有可以影响市场价格的最强钢企,才是问题的关键。中国钢企获得价格话语权,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其中安赛乐米塔尔就是非常好的样本。
数据显示,全球铁矿石价格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今年平均涨幅更是高达85%。联合证券研究表明,铁矿石价格如果上涨30%,则意味着每吨生铁成本增加191元。
在这种情况下,掌控上游原材料供应,提高铁矿石自给率成为国际钢铁产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比如,安赛乐米塔尔就积极向钢铁行业上游延伸,一方面保证其铁矿石供应,另一方面则收购煤矿。
据悉,安赛乐米塔尔最近在全球范围内频频进行收购,在非洲、加拿大和俄罗斯收购铁矿,又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和南美收购煤矿。安赛乐米塔尔的钢厂大都建在矿山附近,从而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拥有丰富铁矿资源的巴西,如今已成为安赛乐米塔尔全球铁矿石供应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安赛乐米塔尔位于巴西维多利亚市港口的图巴朗公司,距离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企业淡水河谷仅有几公里,便捷的铁路直接将淡水河谷的铁矿石输送到图巴朗公司的钢铁生产车间,由此大大节省了铁矿石运输成本。
除了保障上游原材料供应,在生产过程中控制成本,全球钢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出路还可以通过并购重组形成最大最强。
自2003年以来,钢铁业刮起了并购风。其中,安赛乐和米塔尔的合并震惊了全球钢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家钢铁巨头本身也都是通过走上整合之路才逐渐强大起来的。米塔尔钢铁从一家印度钢铁公司开始发展,经过不断兼并重组而成为跨国巨头。而安赛乐本身也是从三家分别位于卢森堡、法国和西班牙的欧洲钢铁公司合并而成。这两大钢铁公司的合并向世界表明,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将立足于不断地并购重组和成本控制。
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在现阶段,只有加大钢铁企业的重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庞大的钢铁集团,才能让目前供需严重失衡的铁矿石市场得到治理。不仅如此,大规模进行重组势必淘汰一些落后的钢铁企业,缓解中国巨大的环保压力。更重要的是,还能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在今后的国际谈判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一直以来,中国钢铁业的分布不集中,是导致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钢铁的消耗量很大,预计未来可能达到全球的1/3以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在国际钢铁巨头加速进军中国市场背景下,国内钢企必须加快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围绕钢铁行业的整合和环保两大领域,中国钢铁行业已经有了明确的产业发展政策。2005国务院通过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钢铁业正在加快整合。今年以来,从山东省钢铁业重组,到宝钢重组广钢、韶钢建立广东钢铁集团公司,再到中国第一钢铁大省河北也进行了省内钢铁业重组,中国钢铁业正在为打破在国际矿价谈判中的被动局面而付诸行动。
从长远看,中国利用进口矿石将会保持在总需要量的50%左右,因此,中国也要高度重视建立海外稳定可靠的钢铁原料供应链的工作,改变被动状态。
近年来,一些中国企业如宝钢也加快步伐走出去,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海外铁矿原料覆盖面并不广,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比例也不高。建议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海外铁矿采选建设或合资组建生产钢坯的工厂,使部分进口铁矿由进口钢坯替代,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钢铁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如此,才可能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实现中国钢企朝思暮想的价格"话语权"和"定价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