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场馆施工者 赶赴灾区建板房
    2008-05-28    作者:刘裕国    来源:人民日报

    [进入汶川地震专题]

  5月27日,烈日当头,给四川绵阳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又添了不少困难。但记者在安县花荄镇过渡安置房建设工地,见到工人们仍在紧张施工,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一个人肯休息一会儿。
  由北京市对口支援绵阳的过渡安置房工程,目前正在安县和江油市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目前四川地震灾区最大规模的安置房建设工程,可供7万多人生活几年,被称为即将崛起的“板房城”。
  而参与这项工程施工的建设者,正是北京奥运场馆建设的功臣们。

夜以继日推进

  江油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据江油市房管局最新的震后房屋检测结果显示,目前,江油市14.68%的房屋属于禁用,51.86%的住房需要修缮后才能使用。而且随着余震不断袭来,危房数量还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由北京市对口支援绵阳的过渡安置房工程,第一期在安县花荄镇修建280套,预计可以安置1000人,目前已初具规模,在江油市的3000亩过渡房建设正在平整地基,工程建设夜以继日地向前推进。
  这个项目的施工负责人、北京建工集团副总经理丁传波告诉记者:“从21日中午到现在,工人们轮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把板房建设好,让灾区群众早一天搬进来!”

让板房区体现城市功能

  5月26日夜,北京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北京市建委主任隋振江在四川绵阳召开指挥部联席会议时说,7万人已经不是一个过渡安置村,而是一个城镇建设的概念。援建灾区不能一味强调速度,更要以人为本,要为受灾群众3年或者更长的震后过渡生活考虑,甚至要为江油市未来的城市发展考虑。北京要体现出自己的态度和水平,应该让板房区最大可能地体现出城市功能。
  北京市相关的建设、规划、市政设计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既因地制宜又有利于新技术、新理念建设的方案。把北京城乡建设的诸多最新成果,甚至是奥运建设经验运用到灾区过渡性建设上来。
  江油市李白大道过渡安置房区域内将规划完好通畅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并将安置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形成一个个城市社区模式。自来水接入公共浴室、厨房,并在每个道路交叉点设置消防栓,保证安置区的消防安全。而公共浴室热水考虑使用太阳能,可以为受灾群众省去一笔开销。公共厕所的服务半径为50—60米,免去了百姓奔波之苦。
  板房城开始已经考虑突破50套过渡房设一间商店的规划,采用住宅组团式布局,北京建设者的目的就是能让安置区真正突出城市自我发展、消化就业的功能。试想,一批居民可以在家门口创业,更多的居民也大可不必“进城”购物、找工作,这对失去了家园的人们来说是多么向往的一种生活。

板房也有“奥运味”

  李白大道过渡安置区不仅由北京提供资金、材料,北京人设计、承建,而且众多的设施也都被赋予了北京符号,甚至奥运的理念。
  太阳能路灯在北京的新农村建设中大受农民的欢迎,不仅因为环保、美观,还因为它省钱。北京的建设者在考虑把这种新路灯用在“板房城”里。
  据该工程有关负责人介绍,奥运建筑大量使用的无障碍设计也在灾区板房建设中派上了用场。灾区的伤残者较多,他们也要重新开始生活,那么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比如,厕所里的一个无障碍蹲位也许就能让一批残疾乡亲重新回归他们熟悉的生活。
  北京的建筑规划专家在灾区过渡安置区规划上强调最多的就是,安置区的生活一定要注意“邻里关系”。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硬件上让受灾群众尽量文明、卫生、环保地生活。
  在江油市李白大道安置区原有一条排污沟,设计人员巧妙地将它设计改造为排水河道,让板房城有了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它主要担负多雨季节板房城的排水功能。而且,这条新河还将被绿化起来,成为板房城中一处供人们休闲、娱乐的景观带。
  记者问,7万人的生活污水排向哪里呢?北京市的专家说,他们将大规模运用一种叫作“三格式化粪池”的技术,可以将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再通过地下排水系统排放。

  相关稿件
· 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南京传递 2008-05-28
· 北大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奥运后房价跌不了 2008-05-28
· 清华大学调查显示:九成被访者相信奥运不会受震灾影响 2008-05-28
· 上海:奥运绿化置景亮相 2008-05-28
· 奥运会刘翔比赛发令员确定为中国裁判 2008-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