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银行理财产品在哪买?”4月22日,记者来到某国有银行位于上海浦东八佰伴附近的营业网点,发现以往位于显眼位置的银行理财产品宣传介绍不见了,只好咨询大堂经理。 “现在没有卖。原先几款理财产品募集期到了,新的产品还没有推出来。”大堂经理回答。 “那我过两天再来看看吧。”记者正准备离开,大堂经理却赶忙说:“这段时间都不会有了。上海银监局正在检查,暂时不会有新产品推出。何时有新产品上柜我们也不知道,要等上面通知。”
3处网点违规 吊销营业许可
记者多方求证,发现这一现象并非个案,沪上大多数银行网点在原先的理财产品到期后都暂停推出新产品。部分银行因为有诸如打新股的理财产品未设募集期,目前还在发售。 据了解,暂停推出新产品的原因都是因为上海银监局的检查。 “我们最近一直加班,就是为了准备银监局的检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该人士透露,如果查到有3处网点违规,就会吊销银行该产品的经营许可,停业整顿。如此严厉的惩处措施,自然使各家商业银行不敢懈怠,纷纷派驻多路检查组到基层网点了解银监会相关要求的具体落实情况,尤其是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和投诉处理机制的完善方面。 银监会日前发文指出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未有效开展客户评估。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进行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工作,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户投诉登记统计制度,缺少专门的人员和部门及时处理客户投诉,对客户投诉情况分析研究不足。 据此,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自查,限期改正自查出的问题,于5月30日前将自查和整改情况报告报送有关监管机构。同时,银监会还要求各银监局组织开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暗访,于4月30日前将调查报告报送银监会相关部门。 记者了解到,银监会将于近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专项检查或抽查,对于商业银行自查中未发现或者自查后未改正的问题,将根据相关规定暂停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或责令商业银行调整个人理财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
银行理财师 步保险代理人后尘?
银监会动起了真格,商业银行也赶紧自查自纠。然而,仅仅靠检查,真的有用吗?真的可以改变目前理财市场的混乱吗?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达了他的疑虑。“这几天银监会下来检查,进驻我行了。我们认真准备了一段时间,希望可以让领导满意。不过仅仅检查金融机构就可以改变当前社会整体的理财观念误区了吗?我持怀疑态度。只有更好地进行客户教育才能改变当前的不合理理财观念。可问题是从什么地方着手?我个人认为还是应从金融机构的考核体制入手。” 其实,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制度设计并非没有,尤其是客户风险偏好评估机制、投诉处理机制等,都是商业银行在开展理财业务时不可或缺的关键制度。但是,这些关键制度在部分银行网点却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究其原因,根源正在于考核机制。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绩效考核往往压得一线理财师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现象同时出现在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内。这造成理财师不能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对应的产品,而是为了完成业绩拼命销售业绩计算高的产品,因为这样的产品往往提成也高。但是,客户却并不知道个中内情。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为理财师的。”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现在,真正让人担心的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理财师将步保险代理人后尘,成为不被客户信任的一个群体。” 该人士认为,各个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跟不上,造成理财师承担罪责。从当初的保险代理人到今天的理财师,历史在惊人地重演。“银行将理财师主要定位为开发而不是维护的直接结果就是,理财产品售出后出现问题,不能得到完善的售后服务,而客户所埋怨的恰恰是当初建议他们购买的理财师。”
|
银监会日前披露部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2)未有效开展客户评估。部分商业银行没有进行客户风险偏好评估工作,或评估工作流于形式。
(3)产品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
(4)未能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信息披露机制。
(5)销售人员管理存在漏洞。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相应的个人理财业务人员资格考核与认定、继续培训、跟踪评价等管理制度。
(6)投诉处理机制不完善。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客户投诉登记统计制度,缺少专门的人员和部门及时处理客户投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