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报告显示,2007年,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
“去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不少投资价值极低,甚至可以被称为‘垃圾’,根本不该拿出来卖。”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缪钧伟3月1日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发布会上做出了如上表示。
这份报告对去年发行的近千只银行理财产品进行了评价,其结论印证了人们对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担心。
据介绍,2007年人民币理财产品共发行1302只,外币理财产品发行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打新股产品从2006年的10只左右,迅速膨胀到2007年的150只以上,占人民币股票产品的47%。连接境外股票产品发行数量仅次于打新股产品,占46%。
报告显示,正是占到银行理财产品近半份额的连接境外股票、商品、利率和汇率的产品,在2007年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在发行银行方面,不仅中资银行暴露出产品设计方面的缺陷,甚至因此引发了纠纷,外资银行的产品也表现出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投资价值却越来越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报告显示,去年发行的超额收益率为负值的人民币境外股票类产品,中资银行占比为17.24%,外资银行占8.33%。
在美元境外股票产品的评价中,也出现了4只超额收益率为负值的产品,例如深圳发展银行的产品——“聚汇宝”超越计划1号股票篮子挂钩型,其期望收益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0.03%和-2.97%,实际收益率是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评价与设计团队”负责人、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说,报告用期望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来衡量一种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超额收益率是期望收益率与同期限同币种存款利率之差。超额收益率越高越好,如果小于零,则表明该理财产品还不如银行存款,基本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沈炳熙透露,虽然绝大部分去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但60%以上的产品收益率低于6%,更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7.47%,截至2007年12月21日)。
报告认为,2007年连接境外股票的产品表现较差。原因一方面在于基础资产市场(境外股票市场)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一方面则在于银行产品的结构存在问题。尤其是外资银行,其许多产品结构设计极其复杂,但投资价值却不敢令人恭维。
“结构复杂多样未必等同于较高的投资价值。”报告称,就人民币境外股票而言,2007年出现负超额收益的产品6只,其中,花旗银行的产品——2007年“挂钩5个股票组合的正数优异表现”人民币1年期结构性投资账户,因其超额收益率低至-3.01%而居投资价值最差产品的榜首。该产品表现较差,并非主要因为境外股市下跌,而是因为存在严重的结构设计问题。
其他银行的产品虽然平均来看有正的超额收益率,其中仍不乏结构设计不当、投资价值极低的产品,例如,东亚银行的“东亚‘聚圆宝’投资产品-系列2”,其超额收益是-1.14%。
在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中,中外资银行也都有较多产品出现超额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例如,招商银行的“金葵花”-金属系列之“锌锌”向荣美元理财计划,超额收益率为-1.48%,实际收益率为零;花旗银行的“涨跌双赢型”美元1.5年期产品,其超额收益率为-2.065%;华侨银行发行的美元汇率产品则出现较多问题,如“双利宝”3个月美元保本理财产品、“聚宝利”6个月汇率区间外保本结构型存款产品等,超额收益率均为负值,实际得到的收益率都只有0.5%,远低于相同期限的美元存款利率。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表示,理财产品的最后收益高低,不管是跟存款利率还是跟大市比,一定有一个平均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算盈利,低于平均水平算亏本,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市场上不可能不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理财产品。
李伏安提出,最关键的不是有没有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理财产品,而是营造一个公平交易环境,即金融机构有义务向投资者全面客观地讲解产品和提示风险,投资者自己也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
本报北京3月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