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市场看,我们在中国发展很快,中国市场对于日立多么重要啊!”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塚田实如此感慨。
“公司要在全球竞争中取胜,必须首先在中国市场上取胜。”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横田孝二这样评价。
|
近日,日本伊藤忠商事在辽宁大连建立物流分拨中心。新华社记者 闫平
摄 | 产业互补:中国成为日本的全球 生产基地,推动日本经济复苏
专家表示,日本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促使日本企业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亚各国,中国作为转移的目的地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逐步成为日本的全球生产基地。
“从今年年底开始,富士将把全球所有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都移到中国来。”横田孝二说。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下利夫介绍,全球欧姆龙集团员工数约3.35万人,在中华圈职员人数就已超过1.3万人。而三洋全球11万员工,将近一半就分布在中国。
据测算,日资企业在中国提供了超过900万人的就业机会,中国已成为日本海外投资企业吸收当地就业人数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今年1至10月,中日贸易保持增势,进出口总额为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0%。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商务部和日本经产省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的《中日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联合研究报告》显示,在华日资企业经营状况较好。据日方统计,2004年日本在华企业获得了近5800亿日元(约合55.5亿美元)的经常利润。
“中国加入WTO后,市场进一步开放,带来了旺盛的消费需求,由此产生的‘中国特需’效应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说。
“换档提速”:把核心研发移植到中国,打造一气贯通的运营体系
“上世纪90年代对于欧姆龙来讲,中国是我们的出口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制定了一个目标,在中国建立第二个欧姆龙,实现我们所有的业务职能。”山下利夫介绍说。“2007年6月我们在上海成立全球的第二家研发中心——协创。我们有一个‘换档提速’的战略,在2010年实现2000亿日元,也就是占全球20%销售额的目标。”
无独有偶,索尼、住友商事等诸多日本企业也在加快进入中国的战略转移步伐。
据索尼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篠静雄介绍,“索尼在中国开展业务之初,主要集中在生产和销售这个领域,把中国作为一个生产基地。在2004年时,我们在上海成立了索尼工程设计集团,同时也设立了索尼创造中心,就是把索尼公司核心的研发,包括设计的功能也移植到中国来。在中国,我们现在已经开始实现了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直到售后服务完整的业务运营体系,我们叫做‘一气贯通’的业务运营体系”。
投资转舵: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迎来新一轮投资高潮
“现在中国有6个代表处。全球日本贸易机构在一个国家有6个代表处的只有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致力于促进贸易与投资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柴生田敦夫介绍说。
日本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不断高企,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投资经历了三次投资高峰期。
据日方统计,目前,日本对中国投资已经进入第三次高潮,截至2007年10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项目数为3.9万个,实际到位金额607.8亿美元,主要涉及商业、服务业、纺织服装、机械、电子、运输机械、银行、证券等领域。日本是中国利用外资第二大来源。
“日本在亚洲地区的投资中心国,主要还是中国,这是不会改变的。”柴生田敦夫介绍说,“调查显示,今后3年想在海外进行发展的日本企业来讲,从要扩大对这个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无论是从销售、生产、研发以及地区总部还有物流这些层面,在亚洲地区中国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柴生田敦夫很看好日本在华的投资前景。“日本企业非制造业的对华投资将来会有一个高速的增长,如节能行业、环保行业以及现在服务业、农业、外包、研发等等这些领域,而且包括为了促进日中文化交流方面的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的投资都会增长。”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