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教美国人过“紧日子”
    2007-10-19    张健    来源:《国际金融报》2007-10-19 第08版

  信用市场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化使美国经济前景令人担忧,大家开始节省开销,恢复节俭的生活方式,最普遍的现象是卖掉大屋,改住较小的房子;改用较省能源的汽车;自己割草;争取在家工作的机会,以节省每日上下班的汽车费;甚至为了节省喝咖啡的费用,自己买咖啡机磨咖啡
  信用市场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化使美国经济前景令人担忧,大家开始节省开销,恢复节俭的生活方式,最普遍的现象是卖掉大屋,改住较小的房子,改用较省能源的汽车;自己割草;争取在家工作的机会;以节省每日上下班的汽油费;甚至为了节省喝咖啡的费用,自己买咖啡机磨咖啡。
  同事拉克罗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他和妻子的年收入共20万美元,算得上是中产阶级了,但现在也开始节约费用。原本每天午后,拉克罗都得花费8美元在办公楼下买一杯咖啡,如今买了咖啡机后,他把一杯咖啡的成本降到了1美元。拉克罗夫妇改变生活方式的原因,是因为意识到职场前景和房市低迷使消费者必须过节俭的生活,同时以较环保的生活方式节省开支。
  而47岁的营销主管游卡里斯和他的未婚妻也正决定出售他们位于达拉斯的百万豪宅。游卡里斯说:“我发现自己好几个月不曾进入家里的数间房间,抵押贷款不久后可能会加倍,我不需要住这么大的房屋。”游卡里斯希望换一间只有目前住宅一半的房屋。
  比起中产阶级和富裕家庭,低收入者的情况更是雪上加霜。高企的抵押贷款,让一些房东不得不卖出自己的房产,或者直接面临抵押品资格丧失。
  马萨诸塞州短期协助部门的一名专员弗罗斯特就表示,“虽然目前大部分无家可归者没有自己的房产,但是丧失抵押品资格的人,很可能会成为他们的一员。”

流浪汉“街坊”多了

  事实上在美国,无家可归者比比皆是。我没有说大话,就拿纽约来说,市区的主要街道可能都会成为无家可归者的大本营。
  我住的公寓门前也有一位“常驻代表”。但你对他无可奈何,因为警方是无权驱逐“无家可归者”的。时间一长,大家只能默认了这位“街坊”。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见他在公寓边的小花园用面包喂鸽子,就与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靠什么生活?他说靠每月约300美元的政府救济金,以“食品券”的形式发给他。他用它在商店换回食品──他指指手中喂鸽子的面包。
  在听了他的经历叙述后,我知道他“无家可归”的原因了。他手中的食品券不能兑换现金,即便可以,不吃不喝用这300元钱租房子也不够。从他的经历可以判断,“无家可归者”中固然有好吃懒做依靠政府救济的、酗酒沉沦无力自拔之徒,其中也不乏因突然失业还不起房贷、或因年老薪低付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来的人。我眼前的老人大概就属后一种情况。
  美国《基督教箴言报》曾有一篇文章说,许多老人流落街头的原因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有钱人在城里大炒房地产、导致房产价格火箭般攀升,一些黑心房东为多挣房租,在合同到期后逼迫原房客搬走。还有,自里根政府执政起,联邦政府对公房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给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补贴也大为削减,使靠微薄养老金生活的老人不堪重负,流落街头。
  随着次贷危机的发生以及联邦政府对“贫民支付得起的政府补贴住宅”投资减少,可能让这样的无家可归者越来越多。美联社的新闻报道说,统计显示,麻萨诸塞州收容所在2005年6月时,入住的家庭为1200户;2006年6月为1400户;但今年10月的第一周入住家庭增加到1800户。
  麻萨诸塞州短期协助部表示,造成无家可归人数增加的因素是,政府补助款的削减以及近期的房地产危机。他们十分担心,无家可归者的增长趋势会持续下去。

收容所“扫街”服务

  “无家可归者”早已成为美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现在是愈演愈烈。而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救助的组织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如无家可归者委员会、终结无家可归者联盟,还有各个州政府设立的各种组织。
  纽约市是在1993年成立“无家可归者服务部”来统筹“无家可归者”救助工作的。它归市长直接领导,下设两个分部:成人服务部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暂时庇护所;家庭服务部为给有孩子的家庭和怀孕妇女提供住宿。
  收容所为“无家可归者”提供24小时接待服务,内容包括:热饭、洗衣设备、医疗服务、洗澡和健身空间,还有就业指导(如园艺、保安等)。家庭服务部下属收容所还为“无家可归者”家庭提供公寓式居住单元,提供预防性侵犯、独立生存技能培养和儿童照料等服务,它还与教育局合作,提供夜校课程。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疗服务项目,这些项目均由专业医生、精神病学专家和护士参加。
  收容所的工作人员经常上街劝说“无家可归者”搬到庇护所住宿,他们称之为“扫街”服务。这项服务光靠政府部门努力远远不够,纽约市社区非盈利组织与政府签订了合同,组成六个工作组:曼哈顿区两个,其余每个区一个,负责“扫街”工作。纽约在美国北部,冬天很冷,因此市政府还规定,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政府必须立即搭建临时收容所,警察将街上的“无家可归者”强制性劝到临时收容所里。那天一大早,社区非盈利组织和教会慈善团体的人就在那里协助政府收容所搭白色帐篷供“无家可归者”当晚栖身,并向他们提供免费食品。
  美国的大多城市也都采用类似纽约的做法,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收容所。

都是高房价惹的祸

  “无家可归者联盟”的资深政策分析师马基指出:政府补贴住宅的减少只会让市政府的开支增加,因为让“无家可归者”住在收容所里的开支更大。一个单元住宅的政府补贴每年只花费1.25万美元,而收容所里一个床位却要花费2.3万美元。
  最近又听说,俄勒冈州波特兰市60多个无家可归的人在临近机场的郊区自发地搭建了一些简陋的棚屋,并打算在这里长期住着。他们还提出了希望得到这片土地的10年居住权的申请。而波特兰市市长维拉?卡兹也慎重地表态,愿意在郊区租赁土地问题上给予支持。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无家可归,麻萨诸塞州短期协助部认为,目前所见的状况就是一场风暴,除非他们提供能支付得起的住房,并拥有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否则这种趋势不会逆转。
  “终结无家可归联盟”主席纳恩?罗曼认为,造成无家可归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房价高昂,令人负担不起。他说,“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解决房价危机的话,我们就不可能解决人们流浪街头的问题。”
  联想到国内近年来房价也是涨得惊人,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国人居安思危,无家可归者的增多必定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美国对无家可归的问题已经有很成熟的救助组织和办法,但是有一天,当我们遇到了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相关稿件
· 美次贷阴影挥之不去 华尔街欲联手“救市” 2007-10-16
· 防范次贷危机蔓延 美银行业共同筹建新基金 2007-10-16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忧美次贷危机阴霾难消 2007-10-12
· 受次贷危机影响 伦敦金融城员工面临裁员 2007-10-10
· 斯蒂芬•罗奇:美次贷危机对中国影响有限 2007-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