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清华科技园的“钻石计划”
    2007-05-10    记者:杨健    来源:《人民日报》2007-05-10 14版

坐落在清华科技园里的“对牛”雕塑。返古 摄

  在美国,诞生微软、谷歌这种世界级高技术公司的机会,大约是十年一遇。那么在中国呢?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毕竟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只有分母的积累,未见分子的出现。“在清华科技园里,我想这个时间大约是18年。”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鼓足勇气,要当一回预言家。他说这话的时候,科技园已经成立13年,也就是说,检验这一预言的最后期限,只剩下5年。
  4月26日,清华科技园“钻石计划”实施发布,首批10家中小型高技术企业将在未来5年内得到近50亿元金融资助,以及其他各方面资源的扶持。它们的目标,就是成为微软、谷歌那样的“钻石”企业。
  按照钻石加工业的规律,大约从250吨金刚石原矿中,只能精选雕琢出1克拉也就是0.2克钻石。“钻石计划”的组织者,对催生“钻石”的难度心中有数。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的自信?他们又将怎样兑现自己郑重的承诺?

理念——要做成最出色的科技园,一定走出有世界级的公司

  梅萌口出“狂言”,实非自今日始。科技园起步之初,清华大学对它的定位,讲了3句话: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和产业进行功能分区;改善学校周边环境。
  这已是很高的要求,可梅萌的目标更有气魄:再造硅谷。
  再造硅谷,谈何容易。带领团队到硅谷、剑桥一圈调研下来,梅萌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创建科技园,比国外难多了。“在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市场资源非常充足。硅谷相当于从清华大学到八达岭这么长的区间,一条高速公路把所有的企业都串起来,只要有一个好的想法,人力资源、风险投资、配套产业等等呼之即来,而我们除了25万平方米校园基建用地和‘清华科技园’这块牌子,几乎什么都没有。”
  千辛万苦筹钱把第一栋大楼盖起来,正赶上房地产如火如荼的1999年。可科技园经过研究,偏偏选择了当时国内很多人闻所未闻的“孵化器”。1999年8月20日,清华创业园正式开园,为创业企业减免一半房租,所有收入直接投向创业园企业孵化业务。
  “孵化器的钱不好挣。”清华科技园启迪创业孵化器公司总经理罗茁回忆,创业园直到5年后才实现盈亏平衡,光是房租就倒贴了1100万元。但梅萌不后悔,“国际科技园业内有一个共识,要做成最出色的科技园,一定要走出世界级的公司,否则就不够格”。2000年,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钻石”企业的启蒙从这里开始了。

资源——科技园为创新型企业提供的不仅是土壤,更有扶助

  清华科技园里最先盖起来的学研大厦分为A座和B座,A座是大开间的,大公司一层一家。B座把电梯、卫生间、竖井放在中间,小开间办公室围成一圈,每个办公室里都留了卫生间、配餐室,非常适合新创业公司的需要。
  直到今天,科技园这种“大+小”的企业构成都没有变化。一边是谷歌、微软、SUN、NEC等世界五百强企业,一边是这次入围“钻石计划”的中文在线、浦华控股等新生代力量。“这两者之间很容易产生融合和互动。”梅萌说。
  小的变强,大的更强。科技园在其中提供的不仅是土壤,更有培育。2000年,郑海涛带着自己的技术和项目,在清华创业园成立了数码视讯公司。但完成产品开发后,连做入网测试的资金都拿不出来了,“就像游了1万米,却差最后一口气上不去”。创业园根据对其业务和团队的长期关注了解,迅速出资50万元,使数码视讯的命运出现转机。
  资金问题缓解了,市场瓶颈又摆在面前。客户不相信一家新公司能够做出超过哈雷、飞利浦等国外巨头的设备,要求亲赴北京厂验。郑海涛的办公室太小,实在不好见客户,见面地点选在了梅萌的办公室,“当时梅总也出面进行了很好的交流,用户反复权衡,最后基于对清华科技园品牌的信任而选择了我们。”如今,数码视讯已成为打败华为的国内广电网络数字化和数字视频综合系统的第一品牌。
  这样的故事,几乎天天在清华科技园发生着。贷款担保、资金入股、法律咨询、经营辅导……启迪公司总裁徐井宏认为,清华科技园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房子和地,而是提供给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体系。

文化——场里的物质相互作用,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清华创业园A座302室,《中国的新革命》作者凌志军吃惊地看到,“这间屋子装着38家公司,每家公司只不过占有其中一个方格,由一张简易电脑台和一把转椅组成。电脑台后面坐着的那些人,个个年轻。他们是老板,也是会计,还是自己公司唯一的员工。只要花500块钱,就能在这里坐一个月。”这些小公司存活后,可以搬到楼上稍大的单间办公室,进一步胜出的,会搬到更大的写字楼去占据整整一层。
  这就是清华科技园的文化,充满智慧、激情、勇气,充满压力和不确定性,而在残酷的竞争背后,也有慈爱与温情。
  中文在线首席执行官童之磊虽然在读MBA时总拿高分,但刻板的理论实在难以应对创业路上的多变。“第一次创业时,我们的创始人就有十几个,每天开会到很晚,争论到拍桌子,决策非常之艰难和痛苦。” 2006年4月30日,清华创业园总裁薛军等人发起的“摇篮计划”,首批就约请了诺基亚中国区总裁何庆源、纳斯达克中国首席代表劳伦斯?潘、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等10名导师,手把手地为17位创业者提供为期两年的义务辅导。
  “现在每次见到童之磊,我都会问他项目推动得怎么样了,募资进行得如何?前两天我还将在软银的演讲资料寄给他,供他上市作些参考。”德勤华北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虽然不是童之磊的导师,但他表示,两年的培训期之后,相信彼此将延续这种朋友式的友谊,有什么困难会打个电话来咨询一下。
  根据国画大师李可染画作制作的雕塑——“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就坐落在清华科技园里。梅萌每次见到这尊雕塑,总是“特别有感觉”: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在他看来,清华科技园正在形成一个“场”,“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场里的物质相互是有作用力的。这种作用力使得场的能量不断变大。这就是我们期待的‘创新场’。”

  相关稿件
· 清华科技园筹资2亿打造“钻石企业” 2007-04-30
· 清华证券投资课堂 2007-04-26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通过AACSB认证 2007-04-19
· 清华同方首款可录高清电视B56系列上市 2007-04-19
· 周教授清华大学演讲2 2007-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