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在服务“三农”、扩大就业、出口创汇等方面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食品工业持续较快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2006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40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9%,同比增长22.9%。全行业实现利润1402亿元,增长28.8%。行业亏损面16.9%,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为近几年最低。从业人员478万人,增长6.9%。
二、主要食品产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2006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其中小麦粉4622万吨、食用植物油1770万吨、鲜冷藏冻肉983万吨、乳制品1327万吨、啤酒3333万吨、软饮料388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7.6%、27.4%、22.8%、14.4%和22.2%。食品工业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精深加工食品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液体乳产量占到了乳制品总量85%左右,软饮料制造业形成了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果蔬饮料、茶饮料等多元化发展的格局。
三、食品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合理,企业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
目前,食品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批生产企业密集区和多个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呈现出集群式发展的特色和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加工产业带,长江流域优质油菜加工产业带,华东、中南、西南、华北及东北地区畜禽肉加工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乳制品加工产业带,广西、云南糖料加工产业带,东南沿海、黄渤海出口水产品加工带等。
四、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集中度逐步提高
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骨干食品企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资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2006年1—11月,全国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前100家食品企业(百强企业按所在地统计原则)产品销售收入、总资产、实现利税占全行业比重分别为24.9%、29.5%和58.6%。
同时,企业所有制结构呈多元发展态势,股份制和“三资”企业发展迅速;产品质量明显改善,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
主要表现在:
1、食品工业转化增值能力较低,整体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我国加工食品占消费食品的比重仅为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其中,经过商品化处理的蔬菜仅占30%,而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占90%以上;柑橘加工量仅为10%左右,而美国、巴西达到70%以上。
2、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我国食品工业仍以初加工产品居多,精深加工产品较少。例如,玉米加工产品主要以生产普通淀粉、酒精、白酒和饲料为主,多元醇、变性淀粉、乳酸、聚乳酸等深加工产品少。大豆加工基本上以油脂和饼粕等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卵磷脂、异黄酮等深加工产品少。肉产品结构“四多四少”的现状依然存在,即白条肉、冷冻肉多,分割肉、冷却肉、小包装肉品种少;生肉制品多,熟肉制品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
3、食品工业布局尚不尽合理,区域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食品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由于食品工业发展滞后,丰富的原料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食品工业布局与农业生产布局衔接不够紧密。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脱节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互为促进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造成原料供应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增加了农产品长途运输的成本和物流过程的损失,导致资源浪费。
4、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行业组织结构有待优化。我国稻谷加工达到日生产能力400吨及以上合理规模的企业不足1%;甘蔗糖厂的平均日榨能力仅为2000吨;规模以上软饮料企业的年均产量只有3万吨;罐头加工企业的平均规模仅为1000吨左右。企业规模小,严重制约了食品行业生产集中度的提高。
同时,我国食品工业还存在关键技术与装备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仍然较低等问题。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食品工业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把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实施清洁生产,发展生态产业,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十一五”发展的重点任务。政府和行业组织要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进机制和体制创新,加强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二是加大对食品工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增强发展动力。三是建设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食品工业发展的原料需求。四是加快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打造食品行业知名品牌。五是培育和壮大食品工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六是强化食品标准管理,加大标准实施力度。七是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食品行业自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