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博览会”缘何出现“三无”产品
    2008-12-10    本报记者:李伟 刘莉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料照片

  “这样的牛肉干你们管不管,难道不怕吃出人命?”在12月初结束的“全国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上买到变质的“三无”产品,杭州市民刘女士又气又恼。
  以“三证产品”、“地方名优产品”为基本门槛的展会为何出现“三无”产品?明明是果品博览会,怎成了出售牛肉干、木耳、调料甚至保健药品的“百货市场”?

游商小贩挤走正规厂商

  记者在杭州和平国际展览中心看到,100多个展位的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变成了“百货市场”。
  记者在伊铭商贸有限公司展位上,随手拿起一袋正在出售的枣干,发现包装袋上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生产厂家更没有质量合格证。负责销售的冯先生说:“放心买吧,这是陕西直接运过来的货,买的人很多。”
  无证商品公然摆上全国博览会展台,坑害了顾客也毁了有关部门声誉。博览会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天天都有顾客来投诉,真担心‘三无’食品把人吃坏了。在短短几天里,光我一人就接到十几起质量问题投诉,缺斤短两时有发生。”
  这名工作人员还说,这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商户多是游商小贩,不是注册参加博览会的正规厂商,“游商小贩一打就跑,跑了再来。”
  记者走访了近20个展位,发现最初两天在展会上摆摊的果品企业已不见踪影,原本出售新鲜水果的展台上换成了散装桂圆、牛肉干、大枣、海鲜,有的还摆上了衣服、毛巾等。
  “正规厂商比不过游商小贩,人家价格是我们的一半甚至更低,产品不包装不检验,顾客还以为来这里的都是正规厂商,拣便宜的东西。”福建一家桂圆果品企业销售人员说:“把货从福建运到这里,运费、储藏费、包装费,还有人员的住宿费、差旅费都不便宜,参展成本很高,就是为了全国名优果品交易博览会这块牌子,要是知道无证小贩也能摆摊,我们肯定不来了。”

职业“展虫”霸展肆虐

  在果品博览会入口处,记者看到七八个操着东北口音的平头大汉在游荡。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人是职业‘展虫’,无论是在广州、上海还是杭州,只要有展会,就有他们的身影。
  来自陕西的吴先生一提起这几个人就满肚子火,“如果哪个正规展商提前撤展了,他们就马上把空位霸占了,然后以高价卖给那些无证商贩。有些展商本来不想走,这些人就软磨硬泡甚至直接武力威胁,我们敢怒不敢言。”
  山西商人李来顺已从事10年果品生意,今年的展会让他格外郁闷。“刚来时,就有人出一万块钱买我们的展位,我没卖,现在真后悔。”“你们看看周围摊位,还有哪家是原来正规的参展厂家?”
  负责本次果品博览会治安管理的张鸿德说:“我们拿这些‘展虫’没有办法。他们大多是闲散人员,没有工作单位,也没有联系方式,就是抓了也得放。何况,我们也没有执法权,需要派出所帮助,实际操作很困难。”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次展会总有“展虫”因争抢展位打架,甚至和承办单位的工作人员发生冲突,“看到检查,‘展虫’就跑,我们刚走,‘展虫’就来,不是靠单纯打击就能解决的。”

管理出现疏漏

  记者在展会指挥部看到,屋内堆放着不少没收来的枣、干果和海鲜。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没收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几类上,比如干果、菌类、木耳,“这些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存放,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陈年旧货,质量难以保证”。
  张鸿德说,虽然是没收品,但最终还是要还给商户。“因为我们没有执法权,有权没收的是工商部门;违规出售的商品太多,如果一一没收根本没地方安置。”他说,“如果在我们这里损坏了,还要赔偿。”
  据有关人士介绍,果品博览会之所以出现管理疏漏,与有关部门将展会交给公司运营的模式有关,这种做法导致组委会在监督上出现空白。

  相关稿件
· 赤峰市消协:慎在网上摘用配方泡药酒 2008-12-03
· 赤峰市消协:应谨慎对待电视购物推销 2008-12-03
· 山西消协:选购电暖器应考虑五大因素 2008-12-03
· 消协警示:一年染发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2008-11-26
· 中消协消费警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200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