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饰行业惊曝内幕:焊药当成黄金卖
    2007-12-12    本报记者:刘浦泉    来源:经济参考报

  今年以来,国内外黄金价格一路飙升,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的热情也一路攀升。然而,京城金饰行业百年老店——兴百轩黄金珠宝专营店4日爆出行业“内幕”:足金、千足金首饰的成分并不全是黄金,不少金店将焊药当成黄金高价出售。

  今年以来,国内外黄金价格一路飙升,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的热情也一路攀升。但足金、千足金首饰的成分并不全是黄金,消费者选购时还要仔细斟酌。(本报资料照片)
金饰焊点多少含金量有差别

  记者4日上午在兴百轩黄金珠宝专营店看到,“金饰焊点展示台”上分门别类地展示着“焊点多”“焊点少”和“无焊药万足金”三类首饰,消费者用肉眼难以分辨出它们的不同,只有用火烧过之后,使用了焊药的金饰焊点上才露出明显的“黑点”。
  “普通消费者看不出这三类首饰有什么不同,但它们的‘含金量’却大有差别。”据中国珠宝协会副会长吴国忠教授介绍,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珍珠项链、麦穗金项链等款式花色复杂的首饰焊点多,焊点最多达50多个,而编织项链等花色简单的首饰焊点较少,纯度相对高一些。万足金首饰则因为采用熔接工艺,不需要使用焊接配料焊接,因此纯度最高。
  按国家首饰标准,纯度99.0%以上为足金,纯度99.90%以上为千足金,纯度99.99%以上、且没有焊药为万足金。
  据兴百轩黄金珠宝专营店经理汪士良介绍,目前,很多黄金饰品中都含有由金、铜、锡合成的焊药,但金店出售黄金首饰时,焊药享受黄金一样的高价,而消费者并不知情。

焊接使用量全由厂家自己把握

  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王春生指出,国家对焊接用料使用量并没有具体规定,只要不使金饰纯度低于国家标准范围就没问题。具体使用多少焊接用料,完全由厂家自己把握。
  厂家能否把金饰纯度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呢?据王春生介绍,自2001年黄金市场开放以来,国家对黄金饰品采取自愿送检和质检机构抽检相结合的政策。一些小厂家、小商场为节省检测费,黄金首饰往往未经检测就直接上架销售,消费者手中的饰品纯度能否达到国家标准无从知晓。
  汪士良认为,在按克销售的黄金市场,同样重的金饰,非金成分多了,成本自然低了,厂家自然多赚了,消费者当然不划算了。
  小小的焊点背后究竟有多大猫腻呢?吴国忠为消费者算了一笔账:标价相同的两条20克的足金项链,由于焊药量不同,纯度为99.0%的项链就比纯度为99.8%的项链足足少了0.16克的黄金,那么消费者买到纯度99.0%的项链就等于白白为厂家多用的焊药花费了33.6元!
  消费者李先生也为厂家算了一笔账:厂家卖出1吨重的足金饰品,以金价售出的焊药便达到了8000克,等于省下了168万元的黄金。即使扣除焊药成本,厂家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真是‘买的不如卖的精’!”一位消费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一直奇怪不同款式的黄金首饰都按克卖,那些工艺复杂的首饰厂家岂不亏了。现在才明白,工艺复杂的首饰焊点也多,卖的又是金价,自然足以抵消工艺的成本了。”

黄金市场走向透明化是必然趋势

  记者走访京城部分金店发现,用金、铜、锡合成金属进行焊接已成为黄金首饰行业惯例。一些金店认为,焊点的存在是工艺技术造成的,具有合理性,根本不存在欺瞒消费者的问题。但一位业内人士私下向记者透露:“只要纯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焊药多少并不影响销售。不少厂家为节省成本、提高利润,都尽力追求工艺复杂化,借机增加焊点,焊接时也是尽量多用焊药。”
  “这太不公平了!”一名消费者得知黄金首饰焊点的秘密后说,“金饰回收价比销售价低了那么多,原来商家卖给我们时焊药当金卖,而回收时就变成焊药是焊药、金是金了啊!”
  吴国忠说,像很多足金、千足金饰品的耳钉耳插、手镯压板簧等其实都是18K金,但出售时全部按足金或千足金的价格出售(国家允许销售时按足金或千足金销售),而在回收时商家则分别按足金(或千足金)、18K金回收,所遭受的损失要由消费者替厂家买单。
  北京新达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家玉指出,金饰市场的这种“行业惯例”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虽然国家允许金饰品中焊点使用焊药,但是厂商没有向消费者明示,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侵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中国黄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黄金市场走向透明化是必然趋势。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推广,金饰行业必将逐步规范和净化。兴百轩黄金珠宝专营店揭出业内秘密,还消费者知情权,有望使消费者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相关稿件
· 雪趣[组图] 2007-12-12
· 皮草华服秀[图] 2007-12-12
· 医院药师告诉你"生冷辛辣"指什么[图] 2007-12-12
· 都市“火腿”在无线电波中“冲浪” 2007-12-12
· 虚拟礼物赠亲友 美国网络新流行 20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