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为中国经济提速
城镇人口已超过6亿
    2009-12-23    作者:尹晓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让热衷于对货币政策、汽车、楼市政策预测的专家们又有了新的谈资。毕竟,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消费的砝码,城镇化将带来更多的现实议题。专家们一致认为,城镇化,将为中国经济提速。

  紧盯中小城市

  2008年底,中国城镇人口为6.07亿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5.68%,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
  在布局上,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并且城镇密集地区逐步形成。
  另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109个镇的调研现实,小城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85年的62%下降为2005年的38%,二、三产业分别从26%和12%增加到38%和24%,有58%的农村劳动力在镇域范围内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移。
  不过,面对49%的世界平均城镇化水平和发达国家78%的城镇化水平,学者们都相信,中国刚刚进入城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之前优先发展大城市的思路不同,这一次的重点放在了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上。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城市丝毫不逊色,最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小城市与城镇。目前,中国中小城市偏少,规模也不够,所起辐射作用极为有限。这也是中国城乡差距大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介绍。
  城镇化率的提高,将带来怎样的中国经济格局?
  有研究表明,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到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各种累积效应产生新的经济增长源已经为其他国家所证明。

  放宽户籍限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
  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配套环节,户籍制度上的松动,让不少人认为是城镇化建设中政策的一大亮点。
  在中国城镇化飞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城镇人口并没有激增。数据显示,从2000年开始,中国的城镇化率以年均3.78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其中2001年到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70.1%,但是市辖区中人口增长只有30%。这让中国的城镇化反映出来的更多是一种土地的城镇化,产业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却是每年农民工候鸟式的迁徙,人口与产业的聚集不协调。
  不少专家这样来形容,新户籍政策实施后将实现小城镇的生长,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形成一定的规模,从农民工到城镇居民的转换不单是身份的问题,更会是一种社会结构的转换,不管是消费还是社会分工,都可能出现新的局面,城市的辐射作用也会愈加明显。
  不过,要真正发挥城镇化在中国经济中的加速作用,要填的空还不少。
  在通过城镇化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息出来后,房地产商们已经开始为发现下一个掘金地而欢欣鼓舞。但是如果城镇化变成以地产开发为主导,追求短时间内的投资拉动,将无异于饮鸩止渴。
  另外,近年也出现了城镇居民争取农村户口的现象,在始自去年的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当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停工时,回家种地成为农民工暂时的避风方式。在吸纳就业的航母——民营经济抗风险能力还比较脆弱的时候,如何让失地农民获得有效的、弹性保障,如何让城镇化稳妥推进,细节上的考虑必不可少。
  “仅有中小城市及城镇的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够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配套,比如进入中小城市与城镇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等等。”郑风田表示:“其实农民有没有工作以及进入城市后的培训或者创业资本更重要,应该使农民的宅基地与承包地真实地反映出其应有的价格。”

  相关稿件
· 推进城镇化给二三线城市地产带来利好 2009-12-18
· 谨防开发商借中央推进城镇化爆炒房价 2009-12-14
· “城镇化”利好基建、建材 2009-12-11
· 城镇化成经济增长动力 不能一蹴而就 2009-12-10
· 夯实地方财政实力 “城镇化”才有着落 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