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光伏反倾销 施正荣领衔赴欧沟通
    2009-09-22    王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为了避免德国发起的光伏反倾销案,中国企业已经展开“防御行动”。
  近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新能源产业峰会上,应对来自德国的光伏反倾销成为与会人士的热点话题。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已经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将赴欧洲与相关企业及政府部门沟通,力避反倾销。
  反倾销工作组成员包括了中国光伏产业各生产链环节的主要企业代表,如尚德、英利、晶澳、天合等。工作组决定,由无锡尚德董事会主席兼CEO施正荣率领相关企业负责人,赴欧洲与欧盟相关企业沟通;并将于9月底举办针对媒体和企业的反倾销实务培训,于11月实施与欧洲光伏产业的互访计划、与欧盟光伏产业界及欧盟可再生能源政策主管部门沟通计划等。
  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力告诉记者,反倾销是否成立要考虑三个要素:中国企业是否存在低价倾销行为;德国产业是否受到损害;倾销行为和损害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如果三个条件都成立,中国厂商就可能被认定为倾销,中国产品将被征税。
  中国光伏产品是否倾销出口?一位太阳能电池制造商告诉CBN记者,2008年该公司对德的电池售价高达2欧元/瓦以上,比德国产品要贵;2009年,因为市场波动剧烈,既卖过1.4欧元的电池,也有1.7欧元/瓦,“中国货可能比德国货便宜,但仍无法断定存在倾销。”
  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第二点,要看德国光伏企业有没有出现经营困难。
  金融危机之下,光伏行业需求量不足,德企表现欠佳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德国电池组件厂商Q-cells、Conergy今年都已报亏,且Q-cells的2600名员工中,有500人被辞退,公司也关闭了部分生产线。而且,中国厂商也有亏损,整个行业都处于惨淡期。如晶澳太阳能第二季度亏损了2850万美元,营收下降51%。
  中国企业需要证明的是,德国公司的亏损、停产歇业和裁员是其本身经营不善、整个市场发生逆转所导致的,而非中国企业倾销所致。
  一旦德国企业提出该调查,中国光伏产品很可能紧急向欧洲其他地区或美国出口,其结果是,电池售价又会便宜,其他国家也可能会启动类似调查。“因而,一定要防范德国厂商利用业绩亏损、产能缩减的表面状况,来提起对中国厂商的反倾销。”一位光伏企业的高层指出。
  参加本次峰会的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与欧洲的差价较小,政府补贴极其有限,如果做深入的测算和分析,倾销的事实很难成立。而且,中国光伏行业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装备和辅助材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关稿件
· 产能过剩与否 光伏精英各抒己见 2009-09-21
· 无锡市将建成千亿光伏产业群 2009-09-21
· 光伏产业,为何热闹3年就“过剩” 2009-09-17
· 合建最大太阳能发电厂中美60亿美元牵手光伏 2009-09-10
· 风电和光伏产业洗牌势在必行 200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