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来“首次当月盈利”的喜讯之后,中国钢铁业又接到一个好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将《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初稿拟定。当初的传闻已成为至今的官方口径。受此利好的催促,中国A股市场的钢铁板块一直不断发力。不过,中国钢铁业所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低级的产业集中度、产能过剩等都让钢企“捶胸顿足”。
行进中的重组“多米诺”
关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的消息,最先肇始于今年6月17日在辽宁鞍山召开的全国钢铁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典型经验座谈会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透露,为引导和规范钢铁企业的重大兼并重组行为,工信部正根据《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研究制定《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条例》,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和政策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进展缓慢。政府官员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钢铁产能总体过剩的背景下,通过兼并重组,优化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已成为实现钢铁产业振兴的当务之急。 6月29日,工信部召集宝钢、鞍钢、首钢等9家大型钢企召开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座谈会。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陈燕海在会上表示,要通过制定兼并重组条例,完善差别电价和水价及原料配置,进一步推进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而且,工信部产业政策司正在加快制定兼并重组指导办法,目前初稿已制定完毕,正在向有关部门征求意见。 北京一位证券公司钢铁业分析师认为,中国钢铁行业的主要问题在于产业集中程度低。“本次拟定草案很难让钢铁企业真正迎来重组时代。”因为本次草案仅有框架,并无细节,一些利益分配问题难以处理。但是分析人士肯定,这一政府举措势必加速推进钢铁企业的重组。
顽固的产能过剩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5月粗钢产量达4646万吨,同比增长0.6%,环比增长达7%,日均粗钢产量149.87万吨,创年内新高。中国钢铁网信息总监徐向春认为,当前处于需求季节性恢复阶段,并不能表明需求全面回升以及持续恢复,但钢厂产量有增无减,已经超过了钢材的消费需求,这将对后市产生压力。 钢企产能过剩一直困扰政府。今年3月份出台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以及不久前工信部下发的《关于遏制钢铁行业产量过快增长的紧急通报》都意在为此发力。 不过,政府三令五申控制钢铁产能过剩似乎还停留在政策阶段,强效手段尚未出现。一位钢铁研究机构的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本次已拟定的《重组条例》可以对减少过剩产能“隐约”起到作用。因为“重组”的直接效用是调整产业机构和规模,有利于今后铁矿石谈判,从而降低成本统一定价,避免价格战。“这些作用能与降低产能沾边。” 美林证券对中国的大中型钢铁业进行了“增产”调查,预计2009年底钢铁产能将为6.4亿吨,新增钢铁产能将为1000万吨,由于2010年前景不明朗,有的钢铁公司可能不愿宣布扩张计划。但是,小型私营钢铁厂并未在调查范围之内。 不过,正是这些在全国星罗棋布的中小钢企占粗钢产能的30%至40%。有钢铁业证券分析师表示,这些中小钢企虽小,却能在市场中盈利生存。“亏损的都是大企业。” 无论是重组还是降低产能,中小钢企的矛盾都有待破解。一位来自河北中小钢企的业主问记者:“又想把企业做大,又怕以后被‘重组’。而淘汰落后产能之后,我把工人往哪里放?” |